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搜 索
【十縣十鄉十村十企】綏芬河:努力走在沿邊開放大格局的前列
2018-11-03 09:58: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霍梟涵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展示改革開放40年來黑龍江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鄉建設巨大變化,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東北網將陸續推出『十縣十鄉十村十企』典型報道。本次活動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策劃組織,在前期征集典型等工作基礎上,分別在哈爾濱市、大慶市、齊齊哈爾市、佳木斯市、鶴崗市、牡丹江市、雞西市、七臺河市選取10個縣、10個鄉、10個村、10個企業,通過集中采訪和媒體自行采訪相結合。

  東北網11月3日訊(記者 霍梟涵)1978年,改革開放的大潮在我國迅速掀起,綏芬河這個1975年建市、人口不足1萬的邊陲小城,充分把握歷史性機遇,以『西瓜外交』拉開了對外開放大幕。1992年,綏芬河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沿邊擴大開放城市,設立綏芬河邊境經濟合作區,綏芬河由此掀起了邊境貿易的熱潮,引領了對俄貿易的發展。

綏芬河站貨場。東北網記者 霍梟涵 攝

  2011年以來,國家出臺一系列支持沿邊開發開放政策,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加快構建全面開放新格局。綏芬河積極應對新常態下口岸經濟下行壓力挑戰,搶抓戰略機遇,暢通陸海聯運,搭建產業平臺,延伸合作觸角,優化政策環境,培育實體經濟和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成功申建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對外開放向貿易、加工、旅游、電商、人文等更寬領域、更高層次邁進,走出了一條波瀾壯闊、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

  一組數據對比,充分展示了綏芬河的發展變化。1978年,綏芬河市地區生產總值997萬元,全口徑財政收入54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6萬元,外貿進出口總額415萬美元。2017年,綏芬河市地區生產總值148.66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8.5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82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26.3億美元,分別是1978年的1491倍、1582.8倍、492.1倍、663.7倍;口岸過客107萬人次,創八年來最高;口岸過貨1137萬噸,歷史性突破千萬噸大關。

集裝箱運輸中心。東北網記者 霍梟涵 攝

  改革開放鑄就了綏芬河沿邊領先的經貿實力,確立了綏芬河極其重要的樞紐地位,構建了綏芬河多重疊加的政策高地,培育了綏芬河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塑造了綏芬河開放包容的城市文化。

  自通貿興邊以來,綏芬河始終走在中俄經貿合作前列,近10年累計實現對外貿易額560.1億美元,其中,對俄貿易額278.3億美元,俄貨銷售市場年交易額突破40億元,是我國最大的俄羅斯木材進口集散地和重要的資源能源進口口岸,也是我國最大的俄羅斯商品集散地;累計實施三輪口岸擴能改造工程,以口岸通道為依托,深入對接『濱海1號』交通走廊,『哈牡綏俄亞』貨運班列常態化運營,連接韓、日及國內沿海15個港口,累計發運111個班列、12304個標准箱貨物,暢通了龍江最便捷的『出海口』,闢建了中外中、中外外陸海聯運戰略通道,初步搭建起連接環日本海經濟區及我國長三角、珠三角的國際物流體系;以綏東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為引領,邊境經濟合作區、綜合保稅區、互市貿易區配套協作、互補發展,開放平臺建設標准、層次、水平不斷提昇;以跨境經濟合作為產業支橕,整合產業鏈條,打造跨境產業鏈和產業集聚帶,培育口岸特色鮮明的加工產業,產業結構和質量不斷提昇。

木材加工長車間。東北網記者 霍梟涵 攝

  多年沿邊開發實踐,顯著提昇了綏芬河城市國際化水平,全國各地商賈雲集,帶來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成了開放包容、敢於先行、兼容並蓄的城市精神。投資貿易領域,推進便利化改革,在全省率先實施商事登記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艙單歸並等通關便利化措施,行政審批、通關效率不斷提昇。對外交往領域,與俄羅斯莫斯科、聖彼得堡、遠東各州區及韓、日主要城市都有密切往來,建立國際友城17對,連續多年舉辦中國國際口岸貿易博覽會、中俄旅游文化節、黑龍江中俄文化節、中俄體育交流大會等活動,藝術、體育賽事、研學旅游、醫療旅游等活動深入開展,形成了多項中俄地方間交流品牌活動,三度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有力提昇了在沿邊開放大局和對俄合作中的話語權、美譽度和影響力。

  下一步,綏芬河市將圍繞我省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打造一個窗口、建設四個區』的發展定位,立足全省和牡丹江開放全局,以綏東試驗區建設為統領,發揮通道建設、外貿基礎、產業平臺、商業氛圍、文化交流等方面積累形成的比較優勢,堅持貿工聯動,構建配套協作的產業基地,深化創新驅動,做強質效並提的新興業態,加強跨境互動,闢建互利共贏的合作平臺。

責任編輯:王傲

【專題】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十縣十鄉十企』典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