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北大荒:中國最大的現代農業大機群,鑄就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新高度
2018-12-14 11:16:21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2月14日訊 (記者 趙亞東)毫無疑問的,北大荒的農機裝備水平達到了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標准,墾區農機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9.6%。

  據統計,黑龍江墾區農業勞均生產糧食35噸,創造了全國最高的農業勞動生產率,高於世界發達國家勞均生產糧食28噸的水平。墾區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達85%以上,農業科技貢獻率達68.75%。這一切都和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緊密相關。

  從馬拉牛耕的開荒第一犁,到東方紅54拖拉機,從凱斯535大馬力拖拉機到飛機航化作業,老一輩人也許不會想到,只是短短的40年時間,黑龍江墾區的農業機械化水平就已經達到國內領先,現代化程度與世界齊平。這些現代大農機如今正耕耘在北大荒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為現代大農業發展,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在黑龍江墾區,許多農場都擁有世界頂尖的農機設備,配備了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IS農田地理信息系統、RS遙感系統等,這些技術集衛星定位、自動導航、精量播種、變量施肥於一體,可以一次完成深松、淺翻、整地、播種、合?、鎮壓等六項作業,旱田耕作從種到收實現了百分百機械化。

  北大荒開發以來,北大荒農機化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簡到全。換言之,北大荒的農業開發建設歷史,也是一部中國農業機械化不斷發展壯大的歷史。

  現如今,千裡北大荒已經形成從田間到場院,從地面到天上的機械化、立體化作業。自1985年農墾農業航空實驗站成立以來,墾區全面推廣航化作業新技術。目前,北大荒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擁有飛機99架。其中投入運營77架,在編教練機12架。2016年,共出動作業飛機46架,累計飛行10895小時,作業覆蓋墾區40個農場。業務從農林噴灑、人工增雨,拓展到旅游觀光、航拍航測、遙感物探、醫療救援等,更值得一提的是培養出了自己的飛行員。

  黑龍江墾區農業機械化發展進步的歷史,也是新機具不斷國產化的歷史。近年來,墾區先後推廣應用了30多項農機新技術和10萬多臺件新機具,平均每年實現農機節本增效6億元以上,並初步培育出了『北大荒』自己的農機品牌,墾區自主研發的農機產業正在形成。

  回溯歷史,2004年5月10日,在中國農業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黑龍江墾區現代農業裝備工程』正式啟動。從美國引進的126臺世界最先進的自動化、智能化大馬力機車,分赴墾區53個現代農業裝備工程示范區,這一天成為中國農業走向高層次機械化的第一聲春雷。

  2004年至今,墾區先後從美國凱斯、迪爾公司引進『精准農業』技術和成套設備,共建設了266個旱田現代農機裝備區,農機裝備水平和農機化發展水平一躍跨入世界先進行列,以大馬力現代化農機裝備為標志的墾區農業生產邁向了精准時代。 2012年6月9日,總投資6.5億元,由福田雷沃重工、黑龍江農墾總局聯合成立的、黑龍江雷沃北大荒農業裝備有限公司正式投產。目前已經形成了10000臺中型拖拉機,及4000臺收獲機械的年生產能力,基本滿足黑龍江省區域30%-35%的市場需求。工廠集車身焊裝、涂裝、總裝等幾大生產工藝為一體,著力建設成為立足東三省、內蒙東部,輻射俄羅斯、蒙古、朝鮮等東北亞市場的大型農業裝備制造基地。

  北大荒農機博覽園——是國內唯一的規模最大的農機主題的博覽園,它見證了中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歷程。在展覽園裡集中展出了北大荒開發建設60多年來的各個歷史時期引進的以及使用過的將近150臺的農機產品,最為熟悉的莫過於首圖的一元人民幣上的機器,和中國第一位女性拖拉機手梁軍。放置在室內展示區的現在在使用的農機產品,齊刷刷一排給人的震撼力不亞於現代豪車展,每一臺農機都又它強大的作業能力,一臺機器可以相當於800個人力的工作量,最貴的一臺價值八百多萬元

  從昔日的刀耕火種、人拉人扛,到現在的精准整地、精密播種、航化滅蟲、無人機植保、機械化收獲,經過40年的不斷發展,千裡北大荒已形成從田間到場院、從地面到天上的機械化、立體化作業,形成了中國最大的現代農業大機群,樹起了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史上的一座裡程碑!

責任編輯:楊禹

【專題】波瀾壯闊北大荒 昂首邁進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