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以生命接續對丹頂鶴的執著守望
2018-12-17 15:02:4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於童 齊軒 姚建平 於曉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2月17日訊 『走過那條小河,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曾經來過。走過那片蘆葦坡,你可曾聽說,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

  2018年5月5日晚,央視第二季《朗讀者》現場,又響起這段流傳了28年的旋律。隨著《一個真實的故事》熟悉的歌聲響起,在那悠長的歌聲背後,傳遞的不僅是對丹頂鶴的熱愛,更是徐家三代人養鶴、護鶴的理想和痛楚。

  在節目中,徐卓這位來自紮龍自然保護區的一名普普通通的90後養鶴女孩,也是『中國第一位馴鶴姑娘』徐秀娟烈士的侄女,面對眾多觀眾,講述她的爺爺、姑姑、父親和自己,徐家三代人,四十年在黑龍江省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養鶴、護鶴為鶴堅守的故事。

  徐秀娟:愛鶴勝於自己的生命

  被譽為中國第一位馴鶴姑娘、我國環保戰線第一位因公殉職的烈士徐秀娟,1987年9月16日因尋找一只走失的天鵝而犧牲在江蘇省鹽城灘涂珍禽自然保護區,時年23歲。

  徐秀娟,1964年10月出生在齊齊哈爾市紮龍屯的一個養鶴世家,父親徐鐵林是我國第一代養鶴人。受父親影響,徐秀娟也愛上了養鶴事業。1981年,17歲的徐秀娟就到紮龍自然保護區和爸爸一起飼養丹頂鶴。為進一步提高養鶴、馴鶴技術,1985年3月,徐秀娟自費到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系進修。

  1986年,正在籌建中的江蘇省鹽城自然保護區慕名邀請徐秀娟前去指導工作。徐秀娟懷揣3枚丹頂鶴蛋南下。在她日夜守護精心照料下,奇跡發生了,帶來的3枚鶴蛋全部孵化成功。丹頂鶴在低緯度越冬區孵化成功,這一世界級的難題,被徐秀娟和同事們一舉攻克。在鹽城自然保護區,徐秀娟寫了《越冬地丹頂鶴的半散放飼養》《高氣溫對丹頂鶴雛鳥的影響》等論文後,又擬訂了新的科研課題。其中《越冬地丹頂鶴的半散放飼養》在中國第三屆鶴類保護委員會會議上宣讀,受到專家一致好評。

  正當徐秀娟不斷創造養鶴事業奇跡時,意外發生了。1987年9月16日,徐秀娟為尋找她飼養的天鵝,身陷河中,被冰冷的河水奪去了年輕的生命。

  作為我國環境保護戰線第一位因公殉職的烈士,徐秀娟將23歲的青春年華,獻給了一生熱愛並為之嘔心瀝血的養鶴事業。正像她在日記中寫到的,『我選擇了一條更崎嶇的路,也許青春的熱血將灑在這條路上,一生將為此而奮斗。』

  為紀念這位年輕的護鶴天使,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鹽城自然保護區分別修建紀念館、紀念碑,在全社會廣泛宣傳徐秀娟的事跡,激發人們熱愛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熱情。

  徐鐵林:女兒是我一生的驕傲

  徐秀娟愛上丹頂鶴,與父親徐鐵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今年81歲的徐鐵林,在紮龍濕地生活、工作了大半輩子。1979年,國家在紮龍建立我國最大的丹頂鶴棲息繁殖地建立保護區,徐鐵林將家裡的一間土坯房騰出來,作為保護區的辦公室。紮龍保護區建成後,徐鐵林成為紮龍濕地裡一名馴鶴飼養員。

  養鶴,讓徐鐵林痛失了心愛的女兒。這位剛強倔強的養鶴專家,在女兒犧牲時,沒有在大家面前掉下一滴眼淚。但從此,徐家不聽關於娟子的歌,也不敢看娟子的文章,甚至家裡都不能擺放娟子的照片。退休後,老徐很長時間都沒有回到城裡,而是和老伴兒繼續住在紮龍村的老房子裡。他說,住在這,能聽到鶴兒的叫聲,感覺娟子她還活著。

  徐秀娟犧牲後,徐鐵林把對女兒的懷念寄托在保護區的建設上。為幫助鹽城保護區將鶴類事業發展起來,徐鐵林把多年積累的經驗傳授出來,分文不取。

  然而,女兒殉職的苦痛還未完全散去,兒子徐建峰的突然離世,再度揭開了徐家人還未愈合的傷口,徐鐵林和老伴兒在醫院住了很久,直到現在也沒能從悲傷中走出來。

  但徐鐵林從未後悔,在孫女徐卓表示要繼承姑姑和父親的事業時,徐鐵林依然選擇積極地支持。也許因為當初受傷的丹頂鶴,也許因為兒女們還未完成的夢想……

  徐建峰:姐姐是一面旗幟

  『姐姐的敬業精神是一面旗幟,一直在工作中激勵著我。』徐秀娟弟弟徐建峰曾說過,當年聽到姐姐因公殉職的消息後,他毅然決定轉業回到保護區,繼承父親和姐姐的養鶴事業。經過不斷地學習努力,徐建峰去世前,已經成為紮龍自然保護區鶴類馴養繁育中心副主任、工程師。

  受父親和姐姐的影響,徐建峰工作起來特別認真。由於出色的工作成績,徐建峰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多次獲得市政府嘉獎。2012年,榮獲黑龍江省濕地保護先進個人。2013年被授予市勞動模范光榮稱號。

  2014年4月19日凌晨,心裡一直惦記濕地裡丹頂鶴的徐建峰,為保護正在繁育期間的鶴雛、鶴卵,像往常一樣只身前往濕地裡丹頂鶴的巢區。在距離紮龍自然保護區不到3公裡的地方,不幸遭遇交通事故,意外身亡,年僅47歲。他因工作長期疲憊的身軀,從此長眠於他愛戀不捨的紮龍濕地。

  徐卓:繼承夢想的新一代養鶴人

  子承父業,對於一個父親來說,是莫大的欣慰,這也是徐卓最為特別的懷念父親的方式。原本在東北農業大學讀書的徐卓,最初的理想是當一名園藝師。然而在父親去世後,為繼承姑姑和父親未竟的事業,她十分堅決地向學校提出轉學申請,經教育部門批准,她轉學到姑姑曾就讀的東北林業大學,學習野生動物保護。她說,爸爸的養鶴日記,還需要我繼續地寫下去。

  這位倔強的90後姑娘,用一年多時間完成了別人三年的課程。成績十分優秀的徐卓,畢業時曾獲得保送研究生的機會,但她毫不猶豫地放棄了。『我想畢業後盡快回去,像家人一樣去保護丹頂鶴。』就這樣,徐卓毅然地回到了紮龍自然保護區,成為第三代養鶴人,繼續續寫著徐家人和丹頂鶴的故事。

  徐卓說,現在她在保護區從事科研監測工作,夏天經常要到野外進行監測,一邊觀察一邊記錄,每次都要幾個小時。『這是姑姑和爸爸未完成的事業,是他們希望看到的。』盡管工作環境惡劣,但徐卓沒有絲毫抱怨,堅持做好科研監測工作。

  在徐卓的眼裡,爺爺和爸爸總和別人不一樣。爺爺格外慈祥,他時常將自己原來發現鶴的位置指給孫女看,憑著自己多年經驗一次次給孫女驚喜。而爸爸總能帶給她溫暖,每次下班回家都把在野外觀察發現的驚喜講給她聽。

  擦乾眼淚,堅強的徐卓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目前,已經是紮龍自然保護區科研隊伍一員的徐卓,用自己所學到的野生動物保護專業知識,在紮龍濕地繼續書寫著養鶴、護鶴的傳奇故事。

  齊齊哈爾這座英雄輩出的城市,一直沒有忘記讓人崇敬的鶴城女兒徐秀娟烈士。2017年9月16日,在徐秀娟犧牲30周年紀念日裡,齊齊哈爾市先後舉辦了多場大型活動,緬懷徐秀娟烈士的先進事跡,弘揚以徐秀娟為代表的『三代護鶴人』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時代精神,彰顯城市文化魅力。近年來,全市堅持以依法保護濕地為重心,遵循全面規劃、積極保護、科學管理、永續利用的指導方針,有效地保證了濕地生態環境與野生動物棲息環境的安全,使濕地保護工作邁上了新臺階。

  采訪中,黑龍江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楊文波告訴記者,作為紮龍濕地的一名環境保護者,我們要守護好這片珍稀濕地,守護好這一天然的物種庫和基因庫,實現保護區持續健康發展,讓以徐秀娟烈士為代表的一代代濕地保護者的奉獻、責任、擔當的可貴精神,進一步發揚光大。為丹頂鶴的安寧和濕地的永續,紮龍人將不忘初心,繼續堅守奉獻,把藍天碧水的紮龍濕地呈現給海內外游客。

責任編輯:王輝

【專題】改革開放40年·4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