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6日訊(孫倩 記者 馬悅) 伊春有個地方名字很特別——上甘嶺,這個名字也是為了紀念英勇的上甘嶺戰役,而這種精神也一直傳承至今。位於甘嶺區溪水經營所也是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發展迅速。

甘嶺區溪水經營所水碧山青,風景如畫,這裡擁有國家4A級景區『溪水國家森林公園』,還擁有目前全國種植醉蝶花最多的『醉蝶花谷』,更是上甘嶺區綠色化轉型發展林下經濟的排頭兵。記者在溪水經營所看到,道路兩側一座座排列整齊的大棚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這是我們上甘嶺建設的掛袋木耳種植園和無公害果蔬種植園項目,共建設掛袋木耳棚室和果蔬棚440棟,我們還建立了溪水農家院一條街的特色餐飲服務。』溪水經營所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據介紹,上甘嶺區按照伊春市委提出的『放大版溪水、縮小版伊春』的發展理念,大力發展生態特色產業,積極推進『一莊引領,兩路前行、三園共生、十區絢彩』的新溪水建設整體規劃的實施,謀劃建設以漿果產業帶為標志的無公害果蔬種植園項目,建設果蔬大棚130棟。今年,這個區積極組織瓜農去肇東、綏化等地現場學習種植技術,提高瓜農種植本領。2005年,種植的香瓜被國家農業部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認證為無公害產品。以掛袋木耳種植園為標志的棚室木耳集聚區項目,建設木耳大棚310棟。今年,共種植黑木耳500萬袋,其中溪水經營所黑木耳種植規模達到200萬袋。以溪水人家旅游服務專業合作社為主體,成功注冊了黑木耳綠色食品標識。同時不斷拓寬木耳銷售渠道,商品成功入駐『伊春扶貧網』,並與伊春大福源山特產品店合作銷售溪水木耳,與哈爾濱一家電商平臺達成合作意向,明年將按照平臺要求種植黑木耳,努力拓寬木耳銷售渠道,增加銷售收入。

除此以外,記者還了解到以溪水餐飲美食一條街為標志的特色服務業項目的建設,不斷提昇農家院的接待和服務能力,規模由去年的12家發展到16家,住宿房間已達到65間,可接納游客160人,餐桌數量已增加到95桌,可接納游客940人;農家菜系不斷完善,形成特色的『溪水八大碗』『溪水烤全羊』,溪水早餐店也開始營業,自制豆漿、油條、包子、餡餅等早點,為游客及當地百姓提供了多式多樣的早餐,2018年共接待游客2萬餘人。

四季旅游也是目前上甘嶺區重點打造的項目。夏季的溪水『醉蝶花谷』,是一片花的海洋。溪水經營所負責人介紹,醉蝶花谷景區,種植的全都是醉蝶花。今年,他們擴大了醉蝶花谷建設規模,佔地面積由120畝增加到150畝,共栽植醉蝶花150萬株,同時新建竹深紅韻、拱橋、觀景臺等景觀,『花谷』內景觀設施更加完善,今年觀賞游客突破1.5萬人次,『醉蝶花谷』品牌效應進一步提昇。
上甘嶺區始終把保護生態和綠色發展貫穿於旅游產業發展的全過程,在溪水國家森林公園記者看到,一棵棵筆直的松樹不懼嚴寒,傲然聳立。今年對溪水國家森林公園進行了基礎設施昇級改造,增設標識牌和警示牌、垃圾箱、休閑座椅;增建旅游衛生間一處;新購3臺旅游觀光車;完善公園內重點區域的WIFI覆蓋的基礎工程,鋪設近500米地下電纜。僅1~10月,共計接待游客286336人次,同比上年增長31.79%。
溪水經營所正努力深挖產業特色優勢和供給潛力,著力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打生態牌、走特色路,以做大一產抓融合,提昇森林食品產業;做優二產抓提昇,推進森林食品精深加工產業;做活三產抓拓展,壯大森林生態旅游服務產業為基礎,推動一二三產高質量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