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7日訊(記者 莊園)作為三江平原水稻種植的發源地之一,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曾孕育了新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集體農莊。3.3萬畝的優質水田,年均2525小時的充足日照,全國平均水平6倍的土壤有機質含量,產出了享有『白色珍珠』美譽的星火大米。經過幾十年的精心培育與開發,如今的『星火大米』已被注冊並打造成為樺川縣『叫響全國』的綠色有機品牌。

60年前,由共產黨員金白山率領的80戶朝鮮族民眾在這裡白手起家,開墾荒地,種植水稻。他們在土地上不分地界共同勞動,並按勞分配,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1951年2月19日,全國第一個集體農莊便由此在樺川縣正式誕生。並於次年農莊正式被命名為『星火』,取毛主席詩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
得益與星火人艱苦創業的精神,和新型的合作社經濟模式,星火鄉發展到現在已經實現了整鄉土地流轉,解放了勞動力,使農民實現雙收入,人民生活富足、安居樂業。
從小崗村家庭聯產承包制到新型合作社經濟,再到集體化經濟道路,新中國第一集體農莊為中國樹立了農業合作化的榜樣。而如今的星火朝鮮族鄉,在農業現代化建設、民俗旅游打造、新農村建設等多方面也正昂首闊步地向前邁進。
現代化技術催生有機綠色農業發展
星火鄉作為樺川縣『百裡綠色稻米長廊』的起始點,全鄉土地實現整體了流轉,3.3萬畝水田全部流轉到新峰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統一經營。從2011年開始,星火鄉大力研究種植有機水稻,在不使用農藥、化肥的基礎上使用益生菌技術改良土壤,嚴格按照國家有機食品標准的技術規范,不斷加大水培種植、覆膜種植等農業科研力量,目前已經生產出富硒、富鍶、富鋅、亞麻酸、麥飯石、氨基酸和β胡蘿卜素等適口性、營養性的功能型大米。

目前,星火鄉建有萬畝水稻生態高標准示范區、有機水稻生產基地、良種繁育展示區、特色稻米生產示范區,並通過放養稻鴨、河蚌、黑魚、泥鰍、水蛭等方式增加農業附加值,提高經濟效益。
打造民族風情旅游星火村民迎客來
據了解,星火朝鮮族鄉目前人口4856人,全鄉2065戶,是全縣唯一的朝鮮族鄉,是黑龍江省最大的純朝鮮族群眾聚集地。為充分發揮朝鮮族的民族風情和星火鄉區位優勢特點,深入挖掘民族特色、解讀農莊歷史、宣揚民俗文化、規劃旅游發展,星火鄉制定了『一核兩翼』的旅游發展規劃,將中星村、星火村、燎原村打造成集『吃、住、玩、游、購、娛』為一體的旅游景區。同時,星火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在中星村建設星火朝鮮族文化創意產業園,在星火村引進特色村寨建設項目,通過產業帶動飲食業、住宿業、傳統手工藝品等產業鏈發展,豐富文化旅游業態。
完善文體設施建設宜居美麗鄉村
在星火鄉,各村通村公路、自來水、有線電視、通訊網絡等軟件設施一應俱全。與其他鄉鎮不同的是,星火鄉在每個村都設立了老年協會,一方面老年協會定期組織村內老年人舉辦活動,豐富老人文化生活,另一方面老年協會還參與村務監督,確保政策落地,普民惠民。截止目前,全鄉共建設文化廣場4處,門球場10(其中6處為高標准草坪門球場)。並在星火村建設村史館,為了能夠更好的保留特色的展品,更好地展示星火村的新農村建設成果,讓鄉土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得到傳承。今年,在中星村還新建設了星火朝鮮族鄉民俗館,全面展現了朝鮮族獨特的民俗風情。

從開發初期缺乏管理經驗的農場到我國農業合作化經營發源地再到如今的高端稻米產區,改革開放以來的樺川縣星火鄉正以其特色的民族風情、悠久的稻米種植工藝以及星火人獨特而厚重的奮進精神,助推現代化農業不斷邁上新臺階、鄉村振興不斷展現新風貌。新時代下的『星火』故事,將成為新的符號,傳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