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雙鴨山
搜 索
【十縣十鄉十村十企】饒河小南河村:鄉村振興築夢
2019-01-01 09:40: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侯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月1日訊 (記者 侯巍) 2015年12月,冷菊貞任饒河縣西林子鄉小南河村第一書記,從2015年12月駐村開始,她就帶領黨員、群眾走鄉村旅游產業脫貧致富的路子,形成具有小南河特色的促農增收模式。歷經兩年,小南河村從國家級貧困村已經發展成為全省鄉村民俗旅游示范點,共接待省內外游客3萬餘人,營業收入300餘萬元,帶領村民創辦小南河辣椒醬、酒坊為代表的鄉村產業。

小南河村旅游紅火。圖片由饒河宣傳部提供
種菊花。圖片由饒河宣傳部提供

  小南河村先後被國家旅游局列入能人帶戶扶持項目,被國家住建部列為國家規劃設計示范村。浙江衛視《我們十七歲》明星『過大年』在小南河村拍攝,第一部40集劇赫哲族題材電視劇《黑金部落》影視基地也在小南河落成。僅芍藥引進企業務工一項就為農民增收70餘萬元,真正讓村民得到了實惠看到了希望。

  到農村參與扶貧工作這幾年,冷菊貞目睹並參與了新時代基層黨組織的發展壯大。

  冷菊貞是個攝影愛好者,最初到農村工作想的是用相機寫出記憶中的鄉愁。2015年12月剛來村裡的時候,她經常的對村民說,來到這裡,就是想寫一部有血有肉的書,拍一部有血有肉的攝影作品。但是她通過相機鏡頭很快發現了這裡的旅游資源優勢。

東北民俗.圖片由饒河宣傳部提供

  為讓村民理解和支持,第一年的除夕,冷菊貞在村頭的山上拍下了這個村子最美的夜色,作為一個愛攝影的第一書記,她用義務記錄這個村子每一天每一年的變化。她開始動員有手藝有能力的農戶先試辦『農家樂』。每天都領著幾個黨員中的志願者編苞米串,貼窗花,掛燈籠,裝扮具有民俗特色的木刻楞老屋,慢慢的,把村裡的婦女們都聚到了一起。

  小南河鄉村旅游起步中,但從第一批客人來了之後,她們迅速成立了旅游協會,規范了管理。那年的元宵節,成為當時唯一的一支農村代表隊參加了全縣秧歌大賽,在各種懷疑和質疑聲中,成功舉辦了第一屆『二月二開耕節』,小南河村就是通過這個『開耕節』一下子就火了起來,這個古老的村子一下子成了攝影家的樂園。鄉村旅游起步中家家戶戶對事件的關注和表現反應,以及村子裡翻天覆地的變化,透過照片也記錄了現代農村在改革中的變化,這成了農村紀實攝影少有的題材。

  小南河村古老原始,村子裡保留的傳統生產生活習俗,老豆腐坊、老牛馬車和爬犁等運輸工具、老木刻楞房子的建築,還有遺留的很多老式農用機械,這些都是東北民俗攝影記錄下來的真實場景。小南河村就是在打響東北民俗攝影基地的牌子,建設成不同於其他地方有特色的品牌,『東北幾大怪』、北方重點6小民族民居及其生活習俗等東北民俗都會在這裡體現。

  搞鄉村旅游,雖然能帶來客觀效益,但需要很長的培育時間,起不到立竿見影的增收效果。2016年末,當旅游走入瓶頸期的時候,冷菊貞又組織村民成立了農業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從婦女們最擅長的辣椒醬、小豆腐做起,帶領農民走出大山,在第一次全省第一書記年貨大集上,她們的辣椒醬等農產品銷售額達10萬餘元。

  冷菊貞用照片和文字講述和記錄著小南河的故事,也用照片喚醒著沈睡的金山銀山。

  在2018年除夕的前一天,當村裡的20幾個老太太,拿到了一個多月挑撿辣椒的工錢時,冷菊貞從她們的眼睛裡,看到了開心和希望。通過建設攝影旅游基地的發展思路逐漸形成。

  彈指一揮間,小南河的大紅燈籠亮了三個冬天了。在寒冷的夜裡,這盞盞紅燈,帶著三年的全家福溫暖和喚醒著我們記憶中久別的鄉村味道。

  小南河的開耕節也搞了三屆了,在第三屆一千多名慕名而來的攝影人和游客已經把小南河開耕節定位成為東北地區有特色的民俗節日之一。

  小南河的辣椒醬也熬了三年了,隨著越來越多的回頭客,堅定了小南河人創業的信心。

責任編輯:楊禹

【專題】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十縣十鄉十企』典型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