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月30日訊 在一陣隆隆的機器聲中,剛收割完的水稻秸稈根茬被切成一段段,均勻地拋撒開來。稻田剛剛收割完成,農機手就開著秸稈粉碎機進場大顯身手。這是去年秋收時,記者在鴨綠河農場第四管理區看到的一幕。
與以往采取秸稈焚燒不同的是,鴨綠河農場去年46萬畝水田則是采取秸稈粉碎還田的方式,將秸稈肥料化利用。『我們利用機械收割粉碎、深松翻埋,實施秸稈還田,既能肥沃土地還保護環境,一舉多得。』農場負責人閻玉慶說。
為了提高秸稈還田的效果,該場采取邊收割邊粉碎秸稈、『3+1』水田犁直接翻耕的方式,實現『收、碎、翻、埋、耕』一條龍處理,在收割水稻的同時,將稻田翻耕平整細碎乾淨。據了解,通過粉碎、深翻水稻秸稈還田,增加了土壤有機質,提高了土地肥力,實現稻谷產量增產5%以上。
近兩年來,鴨綠河農場進一步加大了秸稈綜合利用的探索與實踐。為確保秸稈機械化還田取得實效,農場從節本降耗提效入手,按照先試驗、次試用,再推廣的步驟,采取『國家補貼+農場補貼』的雙補貼措施,充分調動種植戶秸稈還田的積極性。農場還通過召開現場會、開展農機手培訓及發放宣傳單等方式,向種植戶大力宣傳秸稈還田的好處,實現耕地100%秸稈還田。
據了解,秸稈還田後,每500公斤秸稈提供的養分約相當於純氮3.8公斤、五氧化二磷0.6公斤、氧化鉀7.6公斤。秸稈熟爛後,可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培強地力,減少化肥使用量,提高農產品產量,改善農產品的品質。
責任編輯:楊禹
熱點新聞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