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熱巡檢。
黑龍江日報2月13日訊 隨著哈爾濱市集中供熱的基本普及,作為輸送熱水的主供熱管網的一次網成為供熱主動脈,一旦出現嚴重爆管,將會涉及大面積供熱區域,事關千家萬戶的暖屋子。因此,保證管網安全的每日巡檢管線,便成為供熱公司的重要工作。
12日,記者來到位於江北的捷能熱力電站公司,跟隨公司外網搶險維護部的巡檢一隊3名巡檢人員王鑫、王浩然、劉懷坤巡檢管網。『我們今天巡檢北線一段。這段有4公裡多、10個管井。這算是比較短的一段,長的有四五十公裡。』帶隊組長王鑫告訴記者。
記者隨王鑫小組驅車來到巡檢開始位置——龍祥路頭的公司第二熱源廠外第一個供熱管井。這個管井是從熱源廠出來的第一個閥門。
王浩然負責檢測管網是否有漏點。他頭戴耳機,脖子上掛著測漏儀,儀器下有一根線,連著接地的帶4個尖角的落地座。打開管井後,他將用於接地的落地座放到井裡的熱水管上,仔細傾聽管網裡的流水聲音。『流水聲是連續的「刷刷」聲音,沒有起伏,就是正常的。如果聲音有大的起伏、不規則,就意味著管網有問題,要開始查找是什麼問題了。』王浩然告訴記者。
記者戴上測漏儀的耳機,聽著管線裡傳來連續的刷刷聲,看到儀器上顯示聲音大小的顯示柱圖呈有規律的變化。『從顯示圖也可以看到管線一切正常。』王浩然說。
一路上,王浩然不時地把測漏儀的落地座放到管線上的地面上聽聲音。每打開一個管井,王鑫就把熱成像儀對准井裡的管線觀察溫度情況。『現在的管線溫度是最低16℃,最高19℃。這一段的管線基本是這樣的溫度。如果哪個管井有變化,就可能有問題發生。』在檢測了新區第一小學外的進戶管井後王鑫告訴記者。
記者看到,每打開一個井蓋,都有熱氣冒出來。有的井口只有熱氣,有的井口不但有熱氣,還結了一層不硬的冰霜,工作人員都要敲掉後纔能看到井裡的管線。在轉到祥安北大街來到潤恆食品批發市場的管井時,因為這裡已沒有小區,管線位置不明顯,巡線小組用上了『鷹眼』——尋找管線的設備,管線位置便清晰呈現。
巡檢過程中,王鑫能夠明確地斷定管井的位置,被同事稱為『活地圖』的他,從進入捷能公司就在巡檢崗位上工作,已經7年。這一路上,管線的位置、直徑大小變化等數據他都能一一道來,如數家珍。『掌握這些數據,能及時更好地判斷管網的健康情況,發現問題可以在第一時間將其解決在萌芽狀態中。』王鑫告訴記者。
據公司負責生產的副經理王輝介紹,區域內一次網長度超過150公裡,要保證這些主動脈的安全,日常巡檢很重要。他們每天分兩個組巡檢南北兩條線,要全部檢查一遍,需要一周的時間。為保證主動脈的安全,除日常巡檢外,他們降低管網的壓力,每年夏天對冬季檢查發現的補償器、閥門等易發生問題的環節全部更新維護。同時,公司已經把主管網連成環網,把供熱風險降低到最小。
一上午的巡檢結束,管線運行正常。盡管寒風刮面,但每位巡檢隊員認真的臉龐露出輕松的笑容,因為正是他們一絲不苟的工作,為千家萬戶送上了春天般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