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愛耳日』哈醫大二院舉辦義診活動為百餘患者免費檢查
2019-03-01 19:03:21 來源:東北網  作者: 李華虹 徐麗娟 楊金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3月1日訊(通訊員 李華虹 徐麗娟 記者 楊金光) 3月3日是第20個全國『愛耳日』,今年的活動主題為『關愛聽力健康,落實國家救助制度』。據哈醫大二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劉鳴教授介紹,我國有聽力殘疾人2780萬,其中0-6歲的聽力殘疾兒童約13.7萬,每年新生聽障兒童2-3萬。為了更好地普及聽力健康科學知識,提高市民愛耳、護耳意識,解決聽障人群的聽力困擾,3月1日上午,哈醫大二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在第十住院部一樓門診大廳舉辦主題為『關愛聽力障礙,用行動傳遞溫暖』義診活動。

副主任醫師劉穎詢問患兒病情。

  在上午的活動中,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肖玉麗、主任醫師魯建光、副主任醫師於立民、副主任醫師劉穎和副主任醫師王靖婷五位專家,共為百餘名患者進行了免費檢查和諮詢服務,並為部分聽力障礙患者進行免費的電測聽檢查,同時安排專門醫生對人工耳蝸及助聽器等耳科相關知識進行解答。參加義診活動的市民紛紛表示,願意參與這樣的公益活動,既得到了專業性的診療建議,也學到了許多保護聽力的知識。

義診現場。
主任醫師肖玉麗認真聽患者描述病情。

  小伙愛乾淨經常挖耳朵棉簽頭掉進了耳道

  29歲的小伙子一臉緊張地坐在了診臺前,著急地問:『大夫,我這兩天耳朵有點不舒服,又掏不出什麼東西,朋友說我耳朵裡面有個白色的東西,醫生你快幫我看看是怎麼回事?』肖玉麗教授立即問小伙子是否經常挖耳朵,小伙子有些得意地說『對,我這人愛乾淨,經常用棉簽棒挖耳朵。』經過檢查,在小伙子的左側耳道裡發現一個白色棉簽頭,經過專業器材取出。

副主任醫師於立民解答患者疑問。

  對此,肖玉麗教授表示,這樣的情況非常普遍,生活中許多人會有這樣的習慣,隨手拿起挖耳勺、牙簽、曲別針、棉簽、細鐵絲或小手指在耳朵裡挖來挖去,其實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習慣。『耳屎在醫學上稱為耵聹,是耳道皮膚耵聹腺的正常分泌物與皮屑等結合形成的,會隨體育運動和下頷運動時自行排出。耳屎能夠抑制細菌,同時防止其他東西進入耳道,所以一定不要經常挖耳朵。除非耳癢難忍時,可用棉棒蘸酒精擦試,但不要插入太深,以免損傷耳膜。』

  聽得見但聽不清——警惕老年性耳聾

  義診現場,不少中老年人都表示,隨著年齡的增長,聽力明顯下降,經常是聽得見聲音,卻聽不清楚別人講話的內容,或是經常需要別人重復剛剛說過的話,或是習慣性身體前傾、把頭轉向講話者一側纔能聽清別人講話內容,有的人還伴有耳鳴,嚴重影響睡眠。

主任醫師魯建光准備為患者進行電子耳鏡檢查。

  65歲的王女士自述,聽力下降已經有一兩年的時間,最近越來越嚴重。由於大多時候都是只能聽到聲音,卻聽不清內容,所以走到哪裡都心裡發怵,也不願意出門。每次小孫子跟她說話,她都忍不住讓孩子再說一遍。時間一長,小孫子也不愛跟自己說話了。

  針對王女士這種情況,肖玉麗教授建議她佩戴助聽器,聽到專家的建議後,王女士立即擔懮起來:戴上助聽器,會不會讓聽力下降的更嚴重?

  對此,肖玉麗教授表示,許多需要佩戴助聽器的患者都會有和王女士一樣的想法,認為戴上助聽器會讓聽力下降,實際上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器官逐漸老化會出現聽力下降的現象,與佩戴助聽器無關。生活中,還有不少人認為老年人聽力下降是正常的生理衰老現象,是老態非病態的表現,所以不會引起足夠的重視。其實,老年性耳聾不但聽力差,而且言語分辨能力也差,會對老人的社交造成極大地障礙,讓生活質量大打折扣,所以建議老年性耳聾的患者要早期乾預措施及時得當,可以有效保護老年人的殘餘聽力。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