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策
搜 索
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 培養新時代勞動者大軍
2019-03-11 06:41:3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吳利紅 程瑤 狄婕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韓振東

  張敬華

  李建強

  徐賢淑

  黑龍江日報3月10日訊 『不管是傳統產業還是新興產業,提高各類勞動者的業務水平,培養更多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纔迫在眉睫,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的大趨勢已然到來。』談到對新時代職業教育的認識和建議時,我省全國人大代表們紛紛獻計獻策。

  讓更多年輕人憑借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

  張敬華代表是來自中車齊齊哈爾車輛有限公司貨車分廠的電焊工,她對記者說,加快培養國家發展急需的各類技術技能人纔,讓更多年輕人憑借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成為當務之急。

  張敬華建議,從國家層面來說,希望加大對東北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的支持力度。引導東北地區加快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職業教育突破發展的重大項目。教育等部門應針對技工院校在招生、學歷認定、校企合作、經費支持方面給予更多政策支持,加快發展技工教育培養企業急需技能人纔。推動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有機銜接、深度融合。根據不同地域支柱產業和重點產業調整的需要,強化職業教育與產業的對接,引導省內的職業院校科學定位、特色發展,及時調整專業學科結構。明確技師學院的學歷教育性質。建立職業技能水平評價制度,規范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能力證書,加強證書管理,建立健全職業技能鑒定督導制度。

  韓振東代表說,近些年來,我省為培養和留住青年技術人纔,出臺了一些操作性很強的政策。對青年人纔的培養,不僅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軌跡,也會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他建議,在對青年人纔培養上,還應多開闢綠色通道,加強對青年技術工人的思想和業務培訓。對於『師傅帶徒弟』中的師傅在晉昇職稱、薪資等方面給予傾斜。各地市根據實際需求,選擇一批辦學基礎較好、改革創新能力較強的學校,開展職業教育產教結合、校企合作改革試點工作。打造高水平專業化實訓基地。充分調動政府、企業和職業院校改革創新的積極性,建設具有輻射引領作用的高水平專業化實訓基地,讓青年技術工人經過技術培訓後增加選擇途徑,增強職業自信心。

  深入推進『校企結合』人纔培養模式

  徐賢淑代表告訴記者,作為一名從事職業教育三十多年的老教師,聽完政府工作報告,她真切地感受到,職業教育的春天到來了。『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中央財政大幅增加對高職院校的投入,地方財政也要加強支持。設立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獎學金。支持企業和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國家對職業教育大力度的政策扶持,讓我們這些職業教育工作者備受鼓舞。』

  對職業教育的未來發展,徐賢淑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應將符合條件的中等職業院校盡快昇格為高等職業院校。『以我所在的綏化地區為例,綏化總人口586萬人,但目前為止綏化卻還沒有一所高職院校。綏化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是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和我省首批示范性中職學校,年可對外培訓13000人。可以說現有硬件和軟件水平已達到或超過高職院校標准,無論是從生源需求還是社會需求來說,都亟需昇格為高職院校。』二是應繼續深化『校企結合』人纔培養模式的推進。在前期信息溝通、專業設置、教學實施、實訓基地建設、科研開發服務等各個環節加強校企間的溝通與對接。三是國家應加大對職業院校教師培訓經費的投入,不斷提昇職業院校教師素質和教學水平。

  職業教育應保持專業和社會發展的契合度

  李建強代表對記者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給予了『職業教育』前所未有的篇幅,這讓我感到很振奮。報告中指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既有利於緩解當前就業壓力,也是解決高技能人纔短缺的戰略之舉』。近些年,每到歲末年初,企業經常面臨『用工荒』,主要缺乏的就是成熟的技工。受一些傳統思想影響,很多人不願意去高職院校讀書。其實,社會方方面面都有職業教育的身影,都有職業教育在發揮作用。職業學校就是未來的工匠們成長的搖籃,一支高素質的產業工人隊伍就可能培養出未來的『大國工匠』。

  李建強建議,職業教育應敏銳捕捉社會需求變化,保持專業和社會發展的契合度,讓培養的人纔不會落後於社會的變化和需求。比如加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領域,讓職業教育成為高質量就業的基石。

責任編輯:王傲

【專題】2019全國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