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大慶產業扶貧挑起脫貧攻堅『大梁』
2019-03-11 09:18:45 來源:大慶網  作者:崔義鑫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宏福集團的智能溫室成為『扶貧車間』,農民經過培訓成為產業工人。大慶日報記者崔義鑫攝

  東北網3月11日訊 『主攻產業薄弱「軟肋」、持續增強「造血」功能,推動脫貧攻堅向脫貧致富轉變。』當前,全市脫貧攻堅已進入關鍵衝刺階段,作為脫貧攻堅的主要抓手、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關鍵舉措,大慶市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始終將產業扶貧作為重中之重,突出產業項目建設和扶貧利益連接機制構建,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目前『四縣一區』在產業扶貧上各具特色、亮點頻閃,產業扶貧已挑起脫貧攻堅『大梁』。

  聚焦鄉村實際,特色產業發展蓄力

  『以前總覺得日子沒有盼頭,有了寄養的這兩頭牛,孩子的學費也有了著落,真要感謝這「托牛入場」的扶貧政策。』林甸縣花園鎮衛星村的貧困戶王東英說,兩頭奶牛寄養在眾曄奶牛養殖合作社,四年能收回購牛款,而且還可拿到4000元分紅,平時再打些零工,日子逐漸有了起色。

  王東英僅是林甸縣產業扶貧眾多受益者之一。近年來,林甸縣結合縣域實際,大力實施『托牛入場』扶貧模式,前三批帶動2739戶貧困戶每年獲得固定收益2000元,收益期4年,2018年12月初啟動第四批『托牛入場』實現貧困戶全覆蓋。

  大慶市各縣區聚焦鄉村實際,大力發展特色扶貧產業,後勁十足。大同區采取集中養殖奶山羊為主、分散養殖家畜家禽為輔的方式,打造家畜和家禽養殖項目22個,帶動1421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000元以上。大同區還突出棚室、中草藥等種植優勢,發展種植業項目或計劃45個,帶動貧困戶1235戶,戶均增收500元以上。農業大縣肇州實施農業產業增收,采取貧困戶『帶資入社和帶地入社』模式,共有782戶貧困戶參與到69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之中,戶均增收3000元。

  突出項目帶動,龍頭企業精准發力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之一。在杜爾伯特,縣級大產業帶動扶貧效果明顯,伊品、九陽、國利源等農產品加工大項目相繼建成,引導安置貧困戶就業757人,人均增收5700元;富民生豬養殖合作社帶動3737戶、戶均增收744元;林下中草藥種植項目2019年將實現收益分紅,可帶動2973戶。杜爾伯特依托龍頭企業和項目,圍繞優勢資源發展畜牧、種植、水產、旅游等扶貧產業,確保每一戶貧困群眾都參與到一個或多個扶貧產業中,實現了『輸血』與『造血』的有機結合。

  肇源縣立足實際,圍繞『1+3+N』產業體系構建,采取扶貧專項資金支持、龍頭企業帶動、新型經營主體助力、貧困戶自主發展的方式,實現貧困人口增收致富。利用專項扶貧資金1473.4萬元,實施種養殖產業項目9個,已全部竣工並通過驗收,可帶動貧困戶941戶、2165人,人均增收1000元。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肇源縣?魚溝實業有限公司帶動全縣所有貧困群眾,戶均增收1800元。地處市區北部的林甸縣,大企業帶動扶貧效果同樣顯著,湧現出潤琪集團、宏福集團、鶴鳴湖濕地溫泉風景區等一大批扶貧帶動效果良好的龍頭企業,以實施的生豬『資產收益』扶貧模式為例,累計帶動4140戶貧困戶每年獲得固定收益3000元,收益期3年。

  匯智找准門路,新興產業持續接力

  脫貧攻堅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解放思想、因地制宜,不斷探索、不斷實踐。在全市產業扶貧工作如火如荼開展過程中,市、縣(區)、鄉鎮以及村屯帶頭人匯集智慧,不斷找尋致富門路,呈現出新興產業持續接力的大好局面。

  實施新興產業增收,成為肇州縣三種產業扶貧方式中重要一項。肇州縣緊盯國家政策、結合縣域實際,積極推進光伏產業項目,由企業捐建,投資2200餘萬元在7個貧困村建設容量3245千瓦的光伏電站,現已並網發電。從2019年開始,全縣將有649戶無勞動能力貧困戶每年每戶增收2000-3000元,連續受益20年。目前,通過產業扶貧,全縣每戶貧困戶至少有2-3個產業扶貧項目帶動增收,實現了產業扶貧全覆蓋。

  林甸縣47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目前也已全部並網運營,帶動貧困戶增收和發展貧困村公益事業的成效也將於2019年全面顯現。同時,林甸縣還積極引導貧困戶參與到鄉村旅游,發展農家樂、手工編織、庭院經濟等多種經營中。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