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以『賣好豆』倒推『種好豆』
2019-04-21 08:17:3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黃春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4月21日訊 春耕在即,充滿希望的田野逐漸熱鬧起來,農民們正忙著購農資、修機具、整農田。我省是中國大豆主產區,種植面積和產量均佔全國的一半以上。在『穩糧,擴豆、控稻、增經』的總體思路下,今年的大豆怎麼種?日前,記者深入海倫、克山和嫩江進行了調研采訪。

  優選專用品種主打高產高蛋白

  種了近20年大豆,克山縣林濤大豆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徐永濤最清楚的是,春耕前選好大豆品種十分關鍵。

  在林濤大豆種植專業合作社,數十袋大豆種子整齊地碼放在庫棚裡。徐永濤告訴記者,這是60噸『登科9』,蛋白質含量達到40%,單產能達到350多斤。

  『以前收購大豆是看外觀,用眼睛估計質量,現在都拎著蛋白儀檢測。蛋白高的一斤能賣1.8元,低的不到1.5元。所以必須種高蛋白大豆,秋天纔有銷路。』徐永濤說。

  海倫市東興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劉春生和徐永濤一樣,對選用大豆品種有著精明的打算。他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合作社自主經營土地近15000畝,今年准備種1萬畝大豆。大豆種子選了『東生7』,這個品種單產在380斤~400斤之間,蛋白含量能達到41%~43%,而且顏色正、粒飽滿,品相好,秋收後自然不愁賣。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專品種種植已經成為潮流,堅持品質優先,發展高蛋白、綠色食用型大豆生產已成為大豆種植者的共識。

  克山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孟憲偉介紹說,今年,該縣大豆種植品種中高蛋白大豆將佔75%,高油大豆佔20%。而正在努力打造優質有機大豆生產區的海倫市,也明確了大豆品種以質立足、以質創優的發展定位,以高蛋白食用型大豆為主攻方向。

  標准化種植全程機械化作保障

  記者一路采訪,所到之處,無不看到農機手在忙碌著檢修農機具。作為春耕的主力軍,農機具即將在田野裡縱橫馳騁。

  『現在種地全靠大農機呢!』劉春生對記者說,『我們合作社有迪爾S660聯合收割機、凱斯3330液體施肥機和滅茬機,機具總數有62臺套,機具投資總額達到1500萬元。從整地、播種、施肥、無人機噴藥,到秋季收獲,大豆種植已做到全程機械化。』

  實現增產增收,離不開科學種植。克山縣永昌現代農業農機合作社理事長孫大勇說,合作社自主經營土地近14000畝,今年將用其中的一半種大豆。依靠合作社的48臺套大農機,這些大豆將全部進行無地界、大條塊的機械耕作,采用1.1米大壟種植和標准化栽培技術模式,這樣纔能保證提高產量。

  今春,嫩江縣已投入機械1.7萬套,4月30日前將完成全部整地任務。備耕期間,他們組織農機服務小組深入農機合作社開展指導服務,目前農機具檢修全部結束。海倫市除了推進特有品種培育,還在努力建設大豆標准化生產田塊、田間道路、排灌溝渠、水利設施,不斷提昇大豆單產能力。

  孟憲偉告訴記者,今年克山縣大豆種植主推大壟密植栽培技術模式。這種技術能增加種植行數,提高土地利用率,由原來種植一公頃保苗30萬株增加到40萬株以上,而且比傳統種植方式增加33%以上的綠色面積,這樣能使綠色面積盡早覆蓋地面,提高光能利用率,促進根系發育。

  有機+綠色讓龍豆招牌更閃眼

  在海倫市前進鎮勝利村,種糧大戶賈啟發早早就准備好了大豆有機肥。他頗有感觸地說:『我這幾年每年都種200多畝大豆,去年試著用了一些有機肥,發現地力明顯變好,土很松軟,一踩腳都能陷進去,秋天一畝地增產近20斤。今年我們還得繼續用一些有機肥,化肥用量減少15%左右。』

  劉春生也嘗到了用有機肥的好處:『合作社前年開始用有機肥替代化肥,去年大豆產量增加20%。以前一畝地得用25公斤化肥,現在只用15公斤就夠了。今年我們爭取再減少10%的化肥量。』

  以生態種植起家的嫩江縣維民生態農業綜合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管延滬,對種植綠色大豆更有體會。他告訴記者,合作社成立4年來,一直堅持種植綠色無公害有機大豆,生產的大豆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深受食品企業歡迎。2017年,他們聯合區域內8家實力相當的合作社成立了繁榮現代農業專業合作聯社。今年,聯社大豆種植面積近13萬畝,將實現全域綠色種植。

  綠色優質有機大豆是龍江大豆的立足之本和發展優勢。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實施農業『三減』,種植綠色有機大豆正在成為豆農的自覺行動。

  近兩年,克山縣實施農業『三減』,落實黑土地保護項目。引導農民種植大豆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減少使用化肥,同時增施有機肥。目前,克山縣有綠色食品基地245萬畝,其中綠色大豆種植面積佔到130萬畝,有機大豆8911畝。

  探索新銷路種得好更要賣得好

  市場意識很強的徐永濤三年前就將合作社的大豆注冊了商標,打出『永濤』牌大豆。隨後在廈門建立經銷點,並以廈門為中心,每年將2000多噸『永濤』牌大豆銷往福建。今年,他們又和海天醬油生產者簽訂了購銷合同,為合作社生產的4000噸大豆找到了銷路。

  如何讓龍江綠色有機大豆賣得更好?這是備春耕時就需要考慮和解決的課題。

  克山縣給出的答案是,鼓勵大型種植合作社利用規模經營優勢開展訂單種植,全縣訂單種植大豆面積約15萬畝。同時種植特色豆,今年克山縣將種植芽豆1.5萬畝、黑黃豆3萬畝。他們還與上海市農委建立了大豆供應合作伙伴關系,將優質大豆經過加工、精包裝後賣到上海超市。

  依托『海倫大豆』地理標志的影響力和市場知名度,海倫市正在努力推動大豆由『原字號』銷售向精深加工轉變。今年海倫市將重點支持龍海食品、冬雪生物、沃爾今工貿等新興豆制品加工企業發展,延伸產業鏈條;支持本地企業與山東嘉華食品、永和豆漿等外地有實力的企業合作,開發大豆蛋白產品,提昇大豆產業附加值。

  嫩江縣也在不斷探索新的大豆銷售模式。目前,嫩江縣與大連商品交易所、浙商期貨合作,探索出『保險+期貨/期權』大豆價格保護模式,使現貨大豆交易價格每斤普遍提高0.2元至0.3元左右,有效保護了豆農利益。目前,嫩江縣大豆已全部實行訂單化種植,簽多少合同,種多大面積。

責任編輯:姜繼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