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搜 索
【2019高考考前策略】哈三中地理教師王清斌:關注地球運動、天氣氣候等考點
2019-05-30 09:27: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春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5月30日訊(記者 王春穎)2019年高考將於6月7日至8日舉行,臨考最後一周衝刺階段,學生該如何利用好有限時間更好復習,踢好高考地理復習『臨門一腳』?近日,記者采訪到了哈三中地理任課教師王清斌。王清斌老師告訴記者,考生在考前最後一周要調整心態,整理思路,注重歸納一些地理的方法手段、有效地降低失誤、弄清解題的要領。

哈三中地理教師王清斌。

  『從以往的結果看,基礎不牢是丟分的主要原因,而能力不強、思維不活躍則是得不了高分的關鍵,』王清斌老師說,因此在衝刺階段提高學科能力是決勝高考的必由之路。高質量的知識結構、靈活的圖表分析技能和良好的答題技巧是提昇學科能力、提高地理成績的關鍵因素。在這一階段,復習基礎知識要側重宏觀,注重完善知識體系。

  王清斌老師建議,考生現階段可溫習錯題,回歸基礎,將知識『內化』,重新研究以往錯題(尤其是高考真題),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將知識點回歸教材相關內容,查缺補漏使知識得以昇華。要熟練工具,重識原理,歷年的高考試題都十分重視對考生讀地圖、用圖和繪圖能力的考查,考前一定要反復熟悉《世界地形圖》和《中國地形圖》,宏觀與微觀相結合,有助於區域定位。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是其重要特征,教材中主要是以自然地理環境為學習內容,考生可將其拓展為整個地理環境。試題中的絕大多數都可以用整體性和差異性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予以解決。

  王清斌老師提醒考生要立足主乾,關注考點。近些年的高頻考點如大氣受熱過程、氣候的形成和變化、地質作用、河流、等值線、區域特征等都應該重點關注。尤其以下四大方面:

  一是地球運動。地球運動在近幾年全國卷中以新的面貌出現,由傳統的靜態考查向動態考查變化,由單一的知識考查向與生產生活實際聯系考查變化,更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能夠密切注意文圖和圖文以及圖圖之間的轉換。但由於其本身特點所決定,該類試題主要以客觀題形勢呈現。

  二是天氣氣候。天氣現象和氣候是高考試題的常客。天氣現象和氣候要素的變化要善於從成因角度去分析,影響因素要從現象的有無地帶性規律性去思考,地帶性規律的影響因素主要從太陽輻射和大氣環流角度去分析,而非地帶性現象的產生多由地面狀況造成,而其中地形因素是重要的非地帶性因素。有些現象要從所給的材料中去尋找答題依據,現在對基本原理的活學活用的要求越來越高,千萬不能死記硬背。熱力環流、天氣系統等單獨考察難度不大,而命題者往往把這類小知識放在大的解題背景中去考察,如考察大氣環境問題中就可能會把熱力環流、反氣旋、鋒面逆溫等嵌入其中,往往不易發現得分要點。

  三是人地關系。人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是主線,人地關系問題是地理學的核心問題,人地矛盾的加劇必然帶來許多環境問題,對這類問題要注意從問題產生原因(自然原因、人為原因)、危害(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生物等)、對策(法律層面、意識層面和措施層面——從原因方面找,尤其關注應急預案和預警系統的建立)等方面去考慮。實現人地和諧發展,要從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方面去尋求答題的依據(注重生態可持續發展——生態保護和環境污染的防治、經濟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生態農業和清潔生產以及產業結構調整、產業昇級、區際協調等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就業問題、勞動力短缺問題、社會穩定)。對於資源問題分析思路與環境問題相似,要注意資源問題產生原因(自然和人為;時間和空間)、影響(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尤其是森林和水)、對策(開源和節流、區際協調等)。

  四是區域發展。區域發展的前提是區域定位,重點內容是區位分析和區際協調。『在哪裡』的問題在地理科應試中很重要,往年的經驗看,誰在這方面能力強,方法好,就能夠得到高分。比如中國地理部分,長江、黃河和幾條流域是劃分空間位置的依據;再比如北京的地理位置北緯40度東經116度,用這個位置作為一個坐標,進行判斷,這樣可以有效地縮小范圍。應該善於歸納這樣的方法、手段。區位思想是高中人文地理的核心思想,區位因素是區位分析的關鍵,區位的兩層含義要清楚,區位因素的實質就是影響因素,強調一定區域內部各種要素與核心事物的關系。區位思想要注重區位的比較分析和區位的綜合分析,關注區位因素的利用和改造以及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主要有兩類題型,一類重在區位因素的分析,從理論上確立區位思想。一類重在區位因素以及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對區域發展的影響的分析、區位因素的比較及各自對區域發展的影響。例如,珠三角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東北地區的農業發展問題、產業轉移問題等,其實質就是區位分析,人類的一切活動都與地理環境因素息息相關,因此,要關注區位思想、關注區位分析方法和區位分析具體案例。對於某些人類活動(自己比較陌生的)首先要進行歸類,是工業生產還是農業生產,然後再進一步分析影響因素。區域發展過程中區際協調發展是現代生產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區際協調主要包括產業轉移、資源的跨區域調配等,生產活動的地域聯系方式主要有:生產協作、交通運輸、郵電通信、商貿聯系、科技與信息聯系。地理文字描述不太多,計算量也不大,所以答題的要點、要素很重要,弄清自然區位因素與社會經濟區位因素,弄清主要因素、次要因素,順序答題。

  采訪的最後,王清斌老師說:『請同學們一定要記住「只要是身在考場之中,高考就沒有畫上句號」,要調整心態,提昇效率,一定要注意講究效率,盡量遠離那些乾擾自己學習的東西。』

  教師簡介:

  王清斌,畢業於東北師范大學,地理高級教師,哈爾濱市地理學科骨乾,哈爾濱市優秀教師,哈爾濱市優秀共產黨員,高考閱卷指導教師,具有多年高三地理教學和班主工作經驗。主要參編書目:《中學地理復習考試地圖冊》、《高考地理總復習考點引領地圖冊》、《中學地理復習考試圖冊》(完全版)、《新高考區域地理導學》、《新課程課堂教學技能指導與訓練》等。

責任編輯:王傲

【專題】2019高考——全國高考東北網融媒報道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