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31日訊 近日,記者在哈爾濱市建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簡稱社區醫院)采訪時遇到一位來自黑河的王先生找齊興國看肛腸病。外地患者何以能找到這個普通的社區醫院來看病?中心主任齊興國辦公室裡的兩塊牌匾揭示了奧秘:全國中醫肛腸學科名醫工作室——齊興國名醫工作室、中華醫學會授予的『全國十佳優秀全科醫生』。原來,小小社區醫院藏著名醫。
紮根基層成全科醫生
敬畏感,是齊興國從醫32年的深刻體驗。齊興國說,自1987年從牡丹江醫學院畢業,到哈爾濱建成廠醫院當醫生的32年中,自己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 『因為再小的差錯,對於患者都是百分之百。』診斷時,他總是多方求證,謹慎小心,治療時果斷進行,在手術中有任何疑點都不放過,從不敢有一絲僥幸。
齊興國告訴記者,在基層醫院,必須一專多能。他的全科醫生成長之路,就是被逼出來的,是對社區居民群眾的一份愛心和責任使然。一次,一名社區患者在市內各大醫院看了一圈,就是診斷不出是什麼病。齊興國聽了患者敘述後,搭手一摸,確定是第十二類無菌肋膜炎。因為這種病較少見,他又查典籍確認。齊興國說:『經驗的積累最重要,裝進腦袋裡的病例越多,診斷就越有信心。』
多年來,齊興國形成了『三勤』習慣:勤動嘴、勤動手、勤動腦。看病不厭其煩地多問患者,有疑問虛心地向同事請教。他抓住任何機會學習,使勁往腦袋裡裝知識和經驗。經年累月,不知不覺中練成了全科醫生:既能看病,又能手術。『要當一名稱職的全科醫生,不僅要能看常見病,還要對拿不准的病,知道省市甚至外地哪家醫院的醫生給患者看病更合適,要能及時地聯系這些醫生,把患者送去就診。』齊興國告訴記者。
一專多能成肛腸專家
『其實,在基層醫院,作為一個全科醫生是不夠的,必須是一專多能,纔能取得社區居民的認可。』齊興國總結基層醫院行醫心得時告訴記者。
談起肛腸病治療,齊興國說那是自己行醫10年後確定的方向。『既然在基層醫院行醫,就要考慮常見病、多發病的治療。當時肛腸疾病是比較多發的一種病。我就明確目標,學肛腸治療。』1998年,他剛結婚一個月,就自費跑到江北的市肛腸醫院學習了,一學就是一年。由於自己外科功底紮實,很快就掌握了肛腸病的診療和無痛手術。
齊興國學習肛腸診療以來,幾乎學遍了全國。他不但在省內各大醫院學習肛腸病治療,還到北京等地全國最好的肛腸醫院學習,掌握了國內各種診療肛腸病的方法。在學習的同時,他也不斷總結和探索新的醫療方法,並把最新的醫療技術融入肛腸治療中。經他治療的患者,最小的只有一個月大的嬰兒,最大的是90歲高齡的老者。經過20多年的學習和經驗積累,齊興國在肛腸疾病領域形成自己獨特的診療方法,並得到了國家醫學領域的認可。『肛腸名醫的牌子是中華醫學會去年頒發的。現在,我這手指特別敏感有數,一指摸下去,患者得的是什麼樣的肛腸病就知道了。這是近萬例肛腸病診斷和4000多例手術積累的經驗啊!』齊興國頗為自信。
全心全意為基層患者服務
『在基層行醫,取得信任不易。所有的信任都是通過一個個成功的病例積攢的。』說起當一個基層醫生,齊興國感慨頗深。
有一年的冬天,社區居民王大爺,因患急性胰腺炎住院,腹脹疼痛難忍,急需通便排氣治療。當晚正值齊興國當班,由於當時醫院沒有蓖麻油這種通便排氣藥,他想起家裡有一瓶為母親准備的蓖麻油。於是他騎車頂風冒雪回家取回蓖麻油讓王大爺服下,當晚就見效了。
而上門手術,更讓居民感動不已。社區居民安大娘患胃癌晚期,臥病在家無法行走。同時,她又患上了肛門膿腫,肛周劇烈的疼痛折磨著她徹夜難眠,因不方便到醫院,子女請求能否在家為其手術。在家手術?這事從未有過,且面臨各種意外風險。但為了讓安大娘能安詳地走完最後的人生,齊興國認為冒點風險是值得的。通過對病人病情進行充分的評估,他破例第一次在患者家成功完成膿腫切開引流手術。術後,安大娘子女緊緊握住齊興國的手,不知如何表達感激之情。
這樣一點一滴積累,讓齊興國醫術和醫德的好名聲不脛而走。他不但取得了社區居民的信任,也贏得了行業的肯定。因此,當年建成廠醫院轉為社區醫院時,成為全市唯一保留了手術室的社區醫院。2018年,齊興國先後被評為全國中醫肛腸名醫、首屆龍江名醫(是全省兩名來自基層醫院的醫生之一)、全國十佳優秀全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