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一道溫馨特別的風景 來自『哈洽』扶貧展區的報道
2019-06-20 09:56: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董新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扶貧展區內,人頭攢動。

  一村一品,一品一碼。

  駐村扶貧工作隊向客商推介產品。

  小南河村民親手熬制辣椒醬。此文圖片由本報記者 劉心楊 攝

小南河辣椒醬讓椒農鼓了口袋。

  黑龍江日報6月20日訊 『就帶幾百箱煎餅,眼下看不夠賣啊,明天還有一天展會呢,還不知道今天下午能不能挺住呢!』18日上午,記者再次走進第六屆中俄博覽會和第三十屆哈洽會展館C館『小康龍江』扶貧展區,駐村乾部付彥東將煎餅切成小塊,招呼著來品嘗的人們。來自肇源縣肇源鎮四方山村的大棗味煎餅供不應求,3元一袋、60元一箱,引來不少人掃碼支付。距離展會結束還有一天時間,駐村乾部們紛紛傳來捷報。

  組團亮相引關注洽談『碩果累累』

  在展會現場,記者注意到,來自我省多個貧困村的農產品都貼上了『小康龍江』的統一標識。作為全省綜合性扶貧電商平臺,『小康龍江』代表我省扶貧公益品牌首次亮相哈洽會,20餘位駐村乾部帶著貧困村出產的近百款優質綠色特色農產品『組團』走上本次展會,人氣爆棚。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冷菊貞是展會的『常客』,此次帶著扶貧產品『小南河辣椒醬』參加哈洽會還是第一次。她駐村的饒河縣西林子鄉小南河村距離哈爾濱近600公裡。這次展會上,冷菊貞一直在展區內『駐守』,向來展位的客人介紹產品。『這批產品是專門為參加展會准備的,我就是村裡的參展代表了。村裡現在正是忙的時候,乾得熱火朝天,別小看這一小瓶辣椒醬,它讓我們農民特別有信心。』在展會第4天,冷菊貞發給記者一張剛剛簽訂的購銷合同,這是本次展會上她的參展『成果』。冷菊貞說,小南河村的辣椒醬成為發展旅游產業的伴手禮。采取市場化運作模式,村裡成立了黑龍江小南河農業旅游開發有限公司,這次參展,哈爾濱一家公司和小南河簽訂了10萬元的辣椒醬訂單。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小康龍江』平臺以『助我奔小康、送你大健康』為扶貧理念,匯集省內774款綠色特色農產品,實現農產品銷售收入2000餘萬元,促進了貧困村產業發展和貧困群眾增收。『小康龍江』平臺采用市場化方式運營,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充分釋放『大美龍江』、『綠色生態』等品牌優勢,不斷拓寬銷售渠道和發展空間,推動貧困村和貧困戶從『種得好』向『賣得好』、從『賣產品』向『賣商品』、從『大糧倉』向『大餐桌』轉變。

  此次參展,20餘位駐村乾部帶著貧困村出產的近百款優質綠色特色農產品走上展會,從貧困村走出的『烏蘇鎮』『小南河村』『芳九旗』『冬穎』『黑微生物』『於大院』等扶貧品牌亮相展會,帶動貧困村扶貧產業發展。

  從鄉村到展會扶貧產品打品牌

  從貧困鄉村到國際化展會,距離很遠,但此次展會首秀,卻拉近了雙方距離。消費扶貧深入人心,扶貧產品開闢了更廣闊的銷路。記者追蹤了參加展會的幾款扶貧產品從鄉村到展會的籌備過程——

  從祖國東極撫遠而來的魚醬在這次展會上很吸睛,鱘鰉魚醬、大馬哈魚醬、泥鰍魚醬、老頭魚醬……為了參加此次展會,一個月前撫遠市烏蘇鎮抓吉赫哲村便開始將扶貧產品打上包裝。遠道而來的魚醬很受歡迎。700多公裡外的扶貧產品來到展會,要保證『新』,更要保證『鮮』,這是抓吉赫哲村扶貧產品打出的『王牌』。

  林甸縣鶴鳴湖鎮三合村此次參展帶來6種扶貧產品,圍繞『石磨面粉』做足文章。三合村民生面粉廠廠長姜艷濤告訴記者,石磨黑麥粉、全熟小麥胚芽等產品都是為了參加此次展會現磨的。接到展會通知,駐村工作隊和村乾部一起籌備,期待村裡的扶貧品牌『焱焱於大院』能夠通過展會叫得響,三合村鎖定『原汁原味』。

  付彥東告訴記者,展會前3天,他們在村裡開始熱火朝天地生產、加工、包裝,組織工人加班加點炒制辣椒醬,預熱機器烙煎餅,精心准備每一件展品。『你看生產日期就能看出產品是新鮮出爐的,2000瓶辣椒醬、500箱煎餅,參加哈洽會對村裡的小企業來說是件大事,大家都很珍惜這次機會。』

  串起產業鏈扶貧效果可持續

  『小南河村的辣椒醬已經從最初的小作坊發展成為自己種、自己產、自己加工、自己銷售的全產業鏈條,有了這款辣椒醬,村裡建起了42棟大棚,村裡的老人都能參與到這款扶貧產品中,剪辣椒,70歲的老人都能乾。有了這款產品,不但帶動了貧困戶增收,村集體也有了收入。』冷菊貞說,眼下就有一大批村民在大棚裡忙著這項『火辣辣』的事業。

  明水縣高元食品加工有限公司2017年落戶明水縣雙興鎮東雙村。黑龍江省政府研究發展中心駐村工作隊隊長馮輝說,這是村裡的招商引資項目,建起了蒲公英茶生產車間,手工食品生產車間。此次參展,帶來的蒲公英根茶,由當地『硒鹼溝』采挖的野生蒲公英加工而成。『去年收農戶挖的蒲公英,鮮品一斤1.5元,今年公司擴大了規模,帶動東雙村和雙利村兩個村種植蒲公英,目前已有40畝種植基地。』馮輝告訴記者,村裡有這樣一個扶貧產業,村民們陸續參與進來。去年,企業生產蒲公英茶系列產品8噸,生產粘豆包粘糕系列產品20噸,實現產值1500萬元,吸納43戶貧困戶來廠務工,平均每戶月增收3000元,幫助東雙村脫貧摘帽。下一步計劃重點推動雙興鎮農副產品加工產業發展,綜合利用地方雜糧和玉米、高粱、黑豆、大豆、芸豆、糜子,野生蒲公英,泉水等資源優勢,擴大深加工,推出新產品,實現帶貧效果可持續。

  消費扶貧,是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的重要途徑。每一款扶貧產品背後,都有鮮活的扶貧故事,每一款產品也聯動著貧困人群的增收渠道。扶貧產品首次走上國際化大展會,為消費扶貧提供了新的注解。

責任編輯:楊禹

【專題】第六屆中俄博覽會和第三十屆哈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