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6日訊 如果說以百貨大樓為代表的薩爾圖區,是大慶市第一經濟圈的話,那麼,以新瑪特為中心的東風新村,就可謂第二大經濟圈。
隨著城市的發展,時間的推移,城市裡的經濟中心地帶也必將發生著變化。如果說,與文化、教育相融的經濟,纔能長足發展,那麼,大慶市三所大學裡的4萬學子,能否打造出大慶的第三大經濟圈?

學生要放假了,外賣人員的生意也受到了影響。
觀望擔心投資風險太大
隔了四年,再次來到大慶,站在聯想金街中央的玻璃建築旁,操著一口溫州話的趙先生,不自覺地嘆了一口氣。
順著聯想金街的主街,趙先生辨認著當初自己看過的兩間黃金地段的商鋪。如今,兩個店面都正在營業中,正好是午餐時間,進進出出的學生從趙先生身邊經過時,得需要側一下身體,纔能避免互相碰到。趙先生一遍遍地埋怨自己,怎麼那時就沒把錢投在這裡?
2015年,趙先生聽在大慶市經商的同鄉說,大學附近有商鋪出租出售,前景應該不錯。趙先生初來東北,對於大慶這座城市還不是很了解,雖然同鄉的建議引起了他的興趣,但是,他從頭到尾把當時還未整體包裝的商業街走了三遍,又仔仔細細地看過了還算滿意的兩間商鋪後,一直沒下定決心投還是不投。
讓趙先生如此猶豫的是,他兜裡的錢如果都投在這裡,在哈爾濱市剛起步的店面,資金就有些吃緊。而且,他也打聽過在學校周邊投資的事兒,朋友都說,這裡的商家受假期影響嚴重,一年兩個假期,有4個多月的時間如果經營不好,只能硬挺著賠錢。
與這條商業街隔了一條路,就是一家大型連鎖超市。每天的銷售額慘淡得令管理者們急於尋找出路。相距不遠的一家皮草店裡,一個冬天僅賣出了3件皮草。
動車,一個小時,只有15輛車,連摩托車和三輪車都包括在內。
對於這裡的商鋪,每天來看的人不少,不管是在銷售處人員的陪同下,還是自己悄悄來打聽的。
依靠大學能不能賺到錢?很多人心裡都沒底兒。

車流如織的『大學商業區』。
瞄准看好了背靠大學
當第一家餐館在整條街上開始營業,稀稀落落的學生踩著晚霞,坐在開著空調的餐館裡,一邊吃飯一邊使用店內的網絡用手機看電視劇時,有人嗅到了這裡的商機。
於是,接二連三的店面開始裝修,餐館、賓館、洗浴……每天都有從街上經過的貨車,裝修的電鑽聲不絕於耳。隨著人氣的飆昇,這裡的商業氣息也日漸濃厚起來。慢慢的,聽店鋪老板聊天時,夾在東北普通話裡的山東口音、四川口音、湖南口音、安徽口音也多了起來。大大小小的店鋪裡,不僅有規模頗大的火鍋店,還有僅能容納一節櫃臺的煎餅果子,各地的特色小吃在這裡匯集,不但為一牆之隔的大學生提供了美食,也招攬了慕『大學小吃』之名而來的食客。
如今,每年按時拿租金,只在換租戶時纔到店鋪裡看一眼的張女士,說起作為較早選擇靠近大學商鋪的房主,還帶著幾分沾沾自喜。
那時,這裡的環境還很『原生態』,而且,很多配套設施都還是基於『看圖』階段,可想,價格也不似現在這麼高。
看准時機,張女士當即掏錢買了一間商鋪,現在說起這些來,還有人忍不住誇贊她:『還是你有眼光。』
每聽到這樣的話,張女士就會繪聲繪色地再講一次她掏錢時,受到家人的阻攔,只有她自己堅持買房的『英明果斷』。
如今,圍攏在大學附近的商業街上,不僅有日式拉面、韓國冷面,更有黃燜雞米飯、上海小籠包等國內外特色餐飲,就連沿襲了廣州、臺灣口味的『飲吧』也多了起來,為這條商業街增添了色彩。

貼著『急租』的商鋪,沒多久就會換成新的租客。
崛起學生給商業帶來人氣
僅聯想金街上,不少於百間的店鋪裡,挨挨擠擠的牌匾上,寫著賓館、洗浴、餐館、美發店、娛樂城、網吧、眼鏡店、服裝店、藥店、彩票店、酒吧、美甲、鮮花店……這裡,已是一個能滿足於學生們所有需求的商業圈。
從外市縣來大慶市求學的曉晨,與同宿捨的人相比,是一個理性消費的人,除非『剛需』,否則,他不會隨便支配從父母手裡拿來的生活費。即便這樣,他每個月光是通過支付寶支出的費用,還是不低於2000元。每個月支付寶在將曉晨的花銷分析成圖表後,他都會仔細地查看一下,想一想下個月在哪一項上再節省一些。雖然是通過手機支付,但曉晨很少到網絡上購物,他的消費幾乎都是在實體店,就是這些依附於校園周邊的店面。
即將開始的假期,曉晨因為有考研的打算,正在計劃著到校外租間房學習。但是,應該整租還是合租,曉晨還在猶豫。他打算,趁著假期退房的人多,房價也許會低一些,如果在自己能接受的范圍內,就整租一間小面積的。這樣,學習時,也免去了被打擾。但是,通過一周的打聽、尋找,雖然看到了很多貼著『出租』字樣的空房,房價上卻沒有太大的優惠。
與大學毗鄰而居的公寓樓內,時不時會有『出租』字樣貼到窗戶和門上,但沒多久,招租的小廣告就又會被撕掉,門內又換了新的租戶。
幾年前,這裡的房價跟市內其他位置的房子相比,沒有太大優勢。而來這裡買房的購房者,也都是再三斟酌之後,多將眼光看准了大學內。幾年後,當初作為投資將錢花到這裡的購房者們,仔細算來,傍上大學買房還是較穩妥的投資。起碼,這裡的房子不會空著租不出去。
思考如何應對季節性消費
對於一座城市來說,經濟圈的形成,不但能反映出這座城市的特點、文化,還會關系著城市未來的發展前景。
如果說,曾經以百貨大樓為中心的薩爾圖一帶是大慶市第一經濟圈的話,那麼,以新瑪特為中心的東風新村可謂大慶市第二經濟圈。如今,隨著時間的推移、城市的發展,有著4萬餘名學子的3所大學,能否成功打造大慶市第三大經濟圈?
夜幕降臨,大學附近的商業街上,燈火通明,商販的吆喝聲與車水馬龍的車流間傳出的喇叭聲,扮靚了夜色,為開發區增添了一抹繁榮的景象。幾名正在創業的大學生,剛剛結束了一天的忙碌,混在人流如織的商業街上,一邊商量著吃什麼晚餐,一邊聊起白天還沒結束的工作。
聯想金街裡,幾所門上貼著『出兌』字樣的店鋪前,有人正在按照上面留下的聯系電話,詢問著房租的價格。
『我們都是學生,還不知店能開成什麼樣,房租再給便宜一些吧。』打電話的女孩說。
不遠處的賓館上,打著『包月』的宣傳語。包月的房租是1600元,十一二平方米的面積,有獨立衛生間,沒有窗。
賓館的負責人稱,雖然假期還沒開始,但生意已經受到影響了。如何能讓依托大學的商業圈,不受假期學生『流失』的影響,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以大學為核心的經濟圈,雖然有著穩定的日常生活消費,加上多元的附屬消費需求,但4個月左右的假期,也是讓置業者猶豫不決的主要原因。
近些年,大學生的消費能力不斷增強,因校園而生的經濟圈也日漸紅火,校園經濟正在成為城市發展的一大主力。
那麼,大慶市背靠三所大學的經濟環境,能否成功打造又一經濟圈,如何補足校園周邊經濟發展的短板,值得深思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