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旺鶴牧場種牛。

綠色食品加工企業廣集源。

長溝村東官地屯大棚蔬菜育苗。

查罕諾冬捕。

盧屯笨雞蛋在綠博會上銷售火爆。

棚室果樹。

查罕諾大米走俏市場。
黑龍江日報7月23日訊 仲夏時節,小雨剛過,正是水稻秧苗的生長旺盛期。在齊齊哈爾市鐵鋒區紮龍鎮查罕諾村千畝有機水稻種植基地,村黨總支書記王佰義挽起褲腿,下到稻田裡查看水稻生長情況。他一邊仔細觀察秧苗長勢,一邊考慮著下一步田間管理,盤算著今年的有機稻米收成,臉上不時露出喜悅的笑容。這個場景不僅定格在鐵鋒區廣袤的綠色大地上,也是鐵鋒區持續發展綠色食品生產的一個縮影。
齊齊哈爾市鐵鋒區多年來一直堅持發展綠色農業、效益農業。區委區政府通過持續不斷發展綠色食品,壯大了以稻米、畜牧、蔬菜、瓜果和農副產品深加工為主導的五大綠色食品產業,綠色食品呈現出蓬勃健康發展態勢。2018年全區農村經濟總收入9.53億元,綠色食品的貢獻率佔到63%。綠色食品生產不僅改變了農民的思想觀念、生產方式,還極大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2018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49元;2019年上半年預計達到11502.6元,比上年增長18%。
鐵鋒區按照『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發展要求,緊緊圍繞城郊型農業特點的總體定位,全力推進綠色食品建設。充分發揮自然生態良好、綠色食品生產基礎雄厚、農民組織化程度高、產業調整進度快、生產要素充足、物流電商發展快捷等優勢,在綠色食品產業發展上,穩步推進基地建設,培育龍頭企業,發展合作社經濟,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全面抓好農產品市場營銷,使綠色食品即產得好又賣得好,綠色食品生產各個環節嚴格把關,良性循環,全區綠色食品產業邁入發展快車道。
鐵鋒區委區政府在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大討論中,針對鐵鋒區城郊型農業對中心城區市場供給開發不足、綠色食品產銷量不大、優質農產品市場需求矛盾突出、綠色食品銷售渠道單一、時常出現賣難等問題,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新發展理念對標對表。圍繞創建綠色食品之都,緊扣鐵鋒區農業實際,積極制定措施,補齊短板,既要留住碧水藍天,又要加快新舊思路轉換,全面做好綠色食品大文章,全力推進綠色食品大發展。區委十二屆四次全會作出決定,以優化產業結構、提昇現代農業為引領,向農業產業振興和綠色食品發展聚焦發力。一場由綠色食品生產開篇,產業優化昇級為主線,農業全面振興為主導的攻堅戰在鐵鋒區全面開啟。
突出特色夯實綠色食品基地
鐵鋒區采取多種措施鼓勵支持推進綠色食品基地建設。一是通過土地向專業合作社入股、土地置換、村屯土地小流轉等多種方式,為發展綠色食品基地開放綠燈、創造條件。二是積極推廣合作制、股份制和保底收購、保底分紅、利潤返還等分配方式,完善產業發展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增加農戶參與產業融合、與現代農業對接的能力。三是鼓勵引導投資商、經營者加大綠色食品投入,發展蔬菜育苗溫室、蔬菜種植小區、規模養殖、設施農業等產業。引進投資商新建旺鶴肉牛養殖基地,采用飼育澳大利亞繁育肉種牛2500頭,成為全市『兩牛一豬』重點產業龍頭企業。四是制定村屯『一村一品』產業發展規劃,從各村資源稟賦、區位特點、生態條件等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發展綠色食品經濟,有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哈拉烏蘇村新特菜的秋葵、荷蘭豆,邊屯的扣棚韭菜、查罕諾村的有機野生魚、東官地的香瓜成為遠近聞名的特色品牌。五是充分利用農戶庭院、房前屋後空地,種植特色經濟作物,打造『微田園、微菜園、微果園』,培育壯大無公害、自家產的『小院經濟』。長溝村舉辦了兩屆『采摘節』,查罕諾村組織帶動三家子、哈拉馬等周邊村屯農民160多戶,發展自家產果類菜、莖葉菜,吸引城市居民遠道坐車前來購買。六是以生態旅游促進綠色食品全方位發展。依托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紮龍村滿族風情、近郊親水游、農家樂等旅游資源,力推擴展綠色食品覆蓋面。紮龍村借助游人參觀環保烈士徐秀娟故居、手工人藝坊,重點推銷本村特色粘豆包、紮龍湖野生魚;邊屯村首次亮相荷花展,帶動全村食用菌、鹵水豆腐、山野菜等綠色食品銷售19萬元;查罕諾村精心管理天然水面月牙湖,目前已投放6000千尾魚苗,野生魚品種達17種。2018年舉辦第四屆冬捕節,收獲捕魚產量3萬斤,全部銷售一空;查罕諾村通過改善人居環境,旅游立村,直接推動綠色食品基地壯大發展,2018年全年接待旅游人數21萬人,實現旅游收入660萬元。
認真落實全市『兩牛一豬』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有序推進畜牧業規范化養殖,全區已發展規模養殖場10家,其中:肉牛養殖場1家,存欄2250頭;生豬養殖場7家,年存欄1.3萬頭,出欄2.3萬頭;蛋雞養殖場1家,存欄7000只;肉雞養殖場1家,存欄7000只,年出欄50000只。抓住市場向好、政策利好的機遇,扶持生豬養殖擴欄提效,穩定基礎存欄,幫助企業抵御市場風險。不斷加強科技服務,全面推廣生豬優良品種改良、母豬生產配套技術,推行標准化飼養技術,糞污按環保要求100%還田利用,確保畜牧業健康良性發展。2018年全區農業總產值3.16億元,畜牧業產值達1.79億元,真正成為農業經濟的『半壁江山』。
示范引領培育龍頭骨乾企業
龍頭企業是推進發展綠色食品的重要引擎和孵化器,示范帶動作用十分突出。鐵鋒區因勢利導,大力培育壯大綠色食品生產龍頭骨乾企業,帶動全區綠色食品產業提檔昇級,全面推進。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已發展到5戶,規模以上家庭農場3戶,企業帶動基地面積達4.3萬畝。查罕諾米業、碩果家庭農場加入到全市水稻產業化聯盟,旺鶴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哈爾濱義利畜牧公司以及宏偉肉雞、永勝蛋雞、新興、向陽等大型養殖場示范帶動效應顯著,帶動全區散養戶380餘戶,畜禽飼養量達10.1萬頭/只以上。碩果家庭農場成為擁有土地3000畝以上的規模化新型經營主體,年產優質大米1100噸,采取線上抖音直播、專頁推廣,線下輪番參展、門店專賣銷售近1000噸,已遠銷到海南等全國22個地區。通過龍頭企業規模化經營,產業拉動,農戶參與產業化增收220萬元,轉移富餘勞動力和安排就業870人。
創建品牌發展更多名優品種
認真抓好優質品種推廣應用。區農業農村局針對鐵鋒區生產實際和積溫情況,適時調整種植養殖結構,科學合理確定主栽品種和主推技術,引導農民選用優良品種、適區種植,杜絕盲目引進、越區種植,為農民優選增收把關示范。按照名牌+綠標的發展思路,積極探索鐵鋒·紮龍地方品牌系列產品+綠色食品開發模式。在推出具有鐵鋒特色的品牌認證過程中,堅持嚴格把關,精挑細選,不達標准絕不申報,確保品牌叫響過硬。全區有3家食品加工企業獲得綠色食品標識產品,『金吉豆瓣醬』被評為第五屆中俄貿易博覽會『龍江特色產品』,官地香專業合作社主打產品——東官地香瓜獲齊齊哈爾市第十八屆綠博會市民體驗優質品牌,『紮龍碩果』牌系列大米被齊齊哈爾市商務局、市電子商務領導小組評定為第二屆『鶴城好網貨』。查罕諾有機水稻被授予國家有機食品標志,查罕諾養魚場野生魚也獲批有機魚標識。
嚴格把關堅持綠色有機標准
確保嚴控超量使用化肥農藥,是保障綠色食品健康發展的治本關鍵。為此,鐵鋒區采取最嚴格的措施,全面推廣『三減』(嚴格控制使用農藥、化肥、除草劑,每年按5%遞減)行動方案。一是每年根據地類肥力養分,推進精准施肥。目前已推廣測土配方精准平衡施肥6萬畝。二是調整化肥使用結構,改進施肥方式,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三是推行綠色防控,科學用藥,推廣新型藥械,有效減少農藥、除草劑使用量。健全配套服務體系和病蟲害監測網絡。與此同時,鐵鋒區貫徹落實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體理念,構築生態體系,堅持保護與利用相結合,改善土地設施條件,從根本上提昇土地質量,為生產優質農產品夯實基礎。農業農村局組織黨員工作隊和科技人員到田間地頭,宣講土地保護重大意義,現場示范操作規程,指導科學選育品種,開展輪作施肥,鼓勵使用農家肥、有機復合肥、有機無機復混肥等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全區綠色食品生產技術規程到位率達到87%以上。通過限肥控藥,從源頭上把住了綠色食品生產標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持續提昇。
開展培訓普及先進科學技術
發展綠色食品產業,農民是主體,科技是關鍵。鐵鋒區由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牽頭,組織市區農業專家、老科技協會工作者、區鄉鎮專職技術人員,從提高廣大農民對綠色食品認知入手,開展科技之冬、知識講座和專門培訓,培訓內容達5大類、近10多項具體課程。2018年全區接受各類培訓農民達2559人次。進一步擴大水稻智能化浸種催芽、旱育稀植,大力推行膜下滴灌和高臺覆膜等新技術。采用推廣『龍陽11』『綏粳18』等水稻優良品種,全區綠色水稻種植面積上昇至76%,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8%。區政府出臺了8項綠色食品生產保證措施,制定了《綠色食品標准化生產技術規范》《綠色食品標准化生產加工操作規范》,為綠色食品基地建設提供了可遵循、可操作、可監控的制度性規范,有力保障了全區綠色食品產業長效健康發展。
強化銷售電商物流全面推進
為促進綠色農產品既種得好又賣得好,鐵鋒區充分發揮東都匯、紮龍旅游集散中心兩個漸成規模的電子商務平臺優勢,加盟到黑龍江大米網、市級『東北黑土』平臺,積極與京東網、綠谷網、慧聰網及全國農產品銷售聯盟等第三方網絡平臺協網並進,織密綠色食品市場營銷網絡,帶動全區鄉鎮12個村57個電商網點,線上線下重點宣傳推介鐵鋒區綠色食品和優質農產品,多角度提昇本地品牌影響力。不斷拓展鐵鋒物流園輻射功能,聯合順豐、圓通等快遞企業,開展全產業鏈服務,實現鐵鋒區綠色食品一天內周邊跨省送達。積極拓展訂單銷售,與大型商超緊密對接,實現龍頭企業、綠色食品基地與超市點對店派送。2018年以來,全區已累計通過電商平臺銷售有機綠色食品和優質農產品1330萬公斤,物流轉運各類綠色食品1140萬公斤,實現銷售收入1.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