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新時代黑龍江重振雄風再出發』新聞發布會發布辭
2019-09-07 07:23:46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張慶偉

  (2019年9月6日)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

  大家好!

  我代表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對大家長期以來給予黑龍江的關心支持表示感謝,對大家的到來表示歡迎!

  這次新聞發布會的主題是,『新時代黑龍江重振雄風再出發』。新時代標注了黑龍江振興發展的歷史方位,重振雄風體現出習近平總書記對黑龍江的殷切期望,再出發展現了我們推動黑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堅定決心,體現了我們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效轉化為振興發展成果的堅定決心。

  黑龍江位於中國最北最東,在『神州北極』漠河可以腳踩中國最高緯度線,在『華夏東極』撫遠可以手捧共和國第一縷陽光。這裡曾打響『抗戰第一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數萬東北抗日聯軍歷經14年抗戰,鑄就了偉大的東北抗聯精神。這裡曾在全國率先掀起『土改風暴』,近70萬龍江兒女踴躍參軍參戰,130多萬人次支援前線,成為解放戰爭的戰略大後方。哈爾濱作為全國最早解放的大城市,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議在這裡進行准備工作。革命作品《紅燈記》《林海雪原》 《智取威虎山》《老兵新傳》等故事原型發生地也都在黑龍江。經過70年的發展,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2倍,公共財政收入增長273倍,工業增加值增長325倍,黑龍江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

  這70年,我們實現了從『北大荒』到『北大倉』的歷史巨變。建國初期,這裡『棒打?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百萬墾荒大軍在亙古荒原上,把沈寂的黑土地變為億畝良田,孕育形成偉大的北大荒精神。經過70年的發展,黑龍江躍昇為全國產糧第一大省,糧食播種面積、總產量、商品量、調出量、綠色食品面積、農業機械化率均居全國第一,中國人每9碗飯就有1碗來自黑龍江,『中國飯碗』裝上了更多『龍江糧』,在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中發揮著『壓艙石』作用。

  這70年,我們實現了從『共和國工業搖籃』到『挺起民族工業脊梁』的歷史巨變。建國初期,全國25家大企業北遷,22個重大項目落在黑龍江,這裡誕生了新中國第一個電力發電設備企業、第一座重型機器廠等『國寶』級企業。以王進喜、王啟民為代表的幾代大慶石油人,『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一舉甩掉中國貧油落後帽子,累計為國家生產原油23.9億噸、佔全國陸上原油總產量的37.6%、上繳中央財政各種資金和稅費2.9萬億元,孕育形成偉大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大慶成為全國工業戰線的一面旗幟。經過70年的發展,黑龍江形成了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科技綜合實力全國排名第16位,直昇機、通用飛機、數控機床、艦船動力、鋁合金等產品和技術蘊含龍江智慧,累計為全國提供了1/3的電站成套設備、1/2的鐵路貨車,『黑龍江制造』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這70年,我們實現了從『簡單易貨貿易』到『全方位對外合作』的歷史巨變。建國初期,黑龍江進出口總額僅為2億元。經過70年的發展,我省進出口總額增長873倍、年均增長11%,對俄進出口總額佔全國1/5、居全國首位,橫跨歐亞、聯接陸海的國際經貿大通道全線貫通,貿易伙伴發展到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

  這70年,我們實現了從『全國林木采伐基地』到『祖國北方生態屏障』的歷史巨變。建國初期,大批部隊官兵和林業工人苦戰嚴寒破禁區,累計為國家貢獻7億多立方米木材。隨著國家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廣大林區職工放下油木鋸、拿起植樹鍬,工作重心轉移到了生態建設上來。經過70年的發展,黑龍江生態環境日益優良,這裡有野生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丹頂鶴的故鄉,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唱出了龍江兒女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優秀品格。這裡還有聞名遐邇的大森林、大草原、大湖泊、大界江、大冰雪,紮龍、興凱湖等9處濕地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是全國最多的省份,築牢了拱衛中國北方的重要生態屏障。

  這70年,我們實現了從『普遍貧窮』到『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巨變。建國初期,黑龍江物質水平低下,老百姓生活比較貧窮。經過70年的發展,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24倍和102倍。哈工大、哈工程等高校達81所,有『兩院』院士40人,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高速公路總裡程超過4500公裡,高速鐵路網骨架初步形成,機場總數居東北三省首位,以哈爾濱為中心、聯通各市(地)的『一小時、兩小時經濟圈』正在形成。

  黑龍江進入計劃經濟較早、退出計劃經濟較晚,市場化程度不高、體制機制不活是制約振興發展的癥結,全省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老工業基地振興處於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關鍵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注黑龍江、始終牽掛黑土地,三年兩次親臨視察指導,賦予了我們重振雄風、全面振興的歷史使命,為新時代黑龍江振興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踐行新發展理念,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建設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綠色食品產業基地、重大裝備制造基地和能源及原材料基地,努力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得以充分釋放的振興發展新路子。

  我們著力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做好『三篇大文章』,『老字號』煥發生機活力,『原字號』延伸產業鏈,『新字號』不斷集聚,新舊動能加快轉換,形成多點支橕、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產業格局。2018年,141戶『老字號』、1807戶『原字號』規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增長7.6%和11.8%。新產業新業態快速成長,網上零售額增長41.8%。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6%,哈爾濱新光光電成為東北首家在科創板上市企業。

  我們著力完善市場經濟新體制,深化國資國企改革,龍煤農墾森工改革實現重大突破,省級7大產業投資集團實現重組,駐省央企改革加快推進。政府職能加快轉變,民營經濟已佔全省經濟總量『半壁江山』,民間固定資產投資佔全省比重突破70%。地方機構改革順利完成,事業單位機構和編制較大幅度精簡。高規格承辦中俄博覽會,同江鐵路大橋、黑河公路大橋、黑瞎子島口岸、油氣管道、跨黑龍江索道等跨境通道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深圳(哈爾濱)產業園區全面開工建設,黑龍江正在築起『一帶一路』開放合作新高地。

  我們著力釋放綠色發展新優勢,爭當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糧食總產連續8年全國第一,奶粉和嬰幼兒配方奶粉產量均居全國首位,哈獸研自主研發的禽流感疫苗廣泛應用。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深入推進黑土地保護,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面積分別佔全國1/5強、 1/10強。叫響『北國好風光、盡在黑龍江』旅游品牌,打造綠水青山、冰天雪地『兩座金山銀山』,2018年國內外游客人數、旅游收入分別增長11%和17.6%。

  我們著力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求,堅決打好精准脫貧攻堅戰,全省累計減貧103萬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65%。深入開展職業技能提昇行動,就業形勢保持穩定。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累計改造各類棚戶區329.5萬套,近千萬城鄉居民住房條件得到改善。哈爾濱火車站、哈爾濱地鐵等一批標志性基礎設施項目建成投用。

  我們著力開創從嚴治黨新局面,從嚴抓政治建設、抓思想教育、抓選人用人、抓正風反腐。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深走心走實,引導黨員乾部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抓實政治生態建設成效考核,全省政治生態持續向好。

  我們將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一以貫之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守初心擔使命,重振雄風再出發,奮力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龍江篇章!

  謝謝。

責任編輯:李玥

【專題】新時代黑龍江 重振雄風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