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70年,譜就黑土華章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黑龍江成就展側記
2019-09-07 07:23:5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孫佳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9月7日訊 6日10時,北京,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黑龍江成就展展廳,人頭攢動,鎂光燈閃爍。

  這一刻,黑龍江進入高光時刻,黑龍江成為『主角』。

  70年櫛風沐雨,70年春華秋實。從歷史中走來的黑龍江發生了哪些變化?取得了怎樣的成就?正以怎樣的精神狀態行進在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道路上?

  中外媒體記者紛紛將目光投向開放自信的黑龍江,把鏡頭對准活力迸發的黑龍江。

  這個與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黑龍江專場新聞發布會同步舉行的成就展,推開了一扇讓世界了解黑龍江的時空視窗。

  一件件實物展示,一幅幅記載歷史成就的圖片,一組組反映社會變化的數據,悄然記錄下了龍江70年來的滄桑巨變,向前來參觀的人們講述著精彩的龍江故事。

  縱觀展區,科技感、時尚感與龍江地域特色完美融合,主題形象牆上『新時代黑龍江重振雄風』紅色柱狀字體赫然呈現,十分醒目,凸顯了展覽的主題。

  入口處,黑龍江『一城四線』旅游地圖直觀呈現,標注的是最新的黑龍江旅游打卡地,這是給參觀者的『見面禮』,也同時發出『北國好風光、盡在黑龍江』的熱情邀約。擺臺上兩本全新彩版的《繪玩龍江》,讓暢游龍江這件趣事輕松釋然。

  中國糧食,中國飯碗。在農業實物展區前,懸掛著一幅用五谷雜糧手工制作而成的『糧食畫』,好似龍江萬畝良田稻花飄香的濃縮圖,展臺上來自黑土地的綠色食品、馳名乳制品、根植黑土地的龍江蔬菜、榛蘑等山珍和靈芝等北藥類一一亮相,著力釋放綠色發展新優勢,祖國大糧倉正在變身綠色糧倉、綠色廚房。

  微小型下水機器人——微龍、光纖航姿設備、龍江二號衛星等高科技產品,吸引眾多目光。黑龍江以培育壯大新動能為重點,激發創新驅動內生動力,不斷加強科技創新的頂層設計,技術成果轉化實現突破,重大科技成果越來越多,為實現黑龍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引擎。

  在體驗互動區,獨特的龍江味道吸引了很多參觀者放慢腳步,來一杯口感綿密的大豆冰激凌,沒有多餘脂肪,好吃無負擔。『這是一款不會發胖的冰激凌!』當聽到工作人員介紹後,受到現場女士參觀者的青睞,紛紛排隊品嘗。

  北沈香、依安冰雪陶瓷瓷藝、北安烏魚繡、北紅瑪瑙……文創展示區裡,具有極強的文物特色、地域特色的展品,展示了黑龍江獨特的文化內涵。值得一提的是,木香縈繞,松香怡人,寓意龍騰盛世、和平崛起的伊春北沈香作品『中國夢』及作品『一帶一路』,散發出的香氣讓人不自覺的想深呼吸,寧靜與放松隨之而來,吸引了不少參觀者駐足欣賞。出自國家級大師之手的北紅瑪瑙作品,顏色艷麗,殼層豐富,透明度高,在展區內大放異彩。

  展廳左側電子屏幕上播放的龍江形象宣傳片,吸引了眾多觀眾,人們從60秒的『瞬間』速覽到龍江的春、夏、秋、冬。地面投影循環播放龍江第一灣、伊春紅星濕地的杜鵑花、鏡泊湖、秋日鶴舞、林海日出的精美圖片。抬頭與低頭間,北國風光盡收眼底。

  駐足圖板區,人們看到的是以圖文形式呈現的黑龍江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奮力推進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時代場景。

  穿越歷史,一幅幅生動的圖文展板,鋪展開龍江經濟社會發展的壯美畫卷。分別展示了凝聚龍江力量的龍江四大精神;譽為祖國生態屏障的壯美龍江;以國之重器重振工業雄風使命擔當;能上天又入海的新潮澎湃的科技力量;依靠綠色農業昇級碩果的十五連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金山銀山』的文旅融合之路;投資興業熱土的開放龍江。

  龍江70年,實現了從『北大荒』到『北大倉』、從『共和國工業搖籃』到『挺起民族工業脊梁』、從『簡單易貨貿易』到『全方位對外合作』、從『全國林木采伐基地』到『祖國北方生態屏障』、從『普遍貧窮』到『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巨變。

  方寸之間,觀展來賓領略到的是振興中的黑龍江煥發勃勃生機,分享到的是在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波瀾壯闊的新時代追夢故事,以及對外開放的蓬勃活力和傳統文化的深厚積淀。

  隨著時光的流動,在100多平方米的展廳裡,聚集了越來越多的嘉賓、企業代表和中外記者,他們中,有的已是黑龍江的老朋友,也有不少人還是初識龍江,大家此行共同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這次展覽『深讀』黑龍江。國家重器的力量之美,綠水青山的柔情之美,更有糧食安全厚重之美,還有對外開放文化之美,震撼著到訪的每一個人,也映照著龍江70年來砥礪前行的奮進之路。

責任編輯:李玥

【專題】新時代黑龍江 重振雄風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