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人鳥情緣!大慶『鳥奶奶』開了20年『鳥兒食堂』
2019-09-10 09:32:36 來源:大慶網  作者:王冰琦 李曉禹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老人把自己吃的小米用來喂鳥兒。

  東北網9月10日訊 在乙烯805號樓,住著一位年近八旬名叫潘世傑的老奶奶,鄰居都親切地叫她『鳥奶奶』,這位老人每天早上和中午都會到樓下去喂鳥。近20年的時間裡,不管天晴還是下雨,老人始終堅持每天在戶外喂鳥,演繹了一段動人的『人鳥情緣』。

   20年如一日定時喂鳥

  『一、二、三,鳥兒們開飯了!』老人亮開嗓門,像是指揮士兵般發出號令……9月4日中午,記者來到乙烯805號樓,恰巧在樓下遇到了正端著盛滿小米的碗撒鳥食的潘世傑奶奶。

  奶奶的口令是喊給正落在周圍的大樹上的小鳥們聽的。多年來,潘奶奶已經成了這一片鳥兒們的『老熟人』。一聲令下,聽到熟悉的口令聲,麻雀、喜鵲……幾十只鳥兒紛紛從高處飛下來,享用它們每天的『盛宴』。

  79歲的潘世傑老人,是一名退休教師。老人心地善良,誰家有困難了,她都願意幫忙,是個有名的『熱心腸』。

  潘世傑和老伴兒季新哲每天早上都要到附近的公園散步,公園裡有許多鳥兒,看著這些鳥兒自由飛翔,聽著鳥兒高聲鳴叫,心情就特別歡暢。

  說起喂鳥一事,潘奶奶說,這還要追溯到近20年前一個大雪紛飛的冬天。當時,她和老伴兒到公園裡閑逛的時候,看見鳥在樹上受凍了,很傷心,她覺得這些鳥實在太可憐了,便萌生了喂鳥的念頭。自此,她便開始走上喂鳥之路。

  從那時起,潘世傑老人就常常從家中拿些小米到公園裡,撒在假山的附近,引得鳥兒前去覓食。

  看到鳥兒落到地上,吃自己撒的小米,老人感覺特別開心。

  後來,潘世傑老人不僅在公園裡撒小米喂鳥,還開始在自家樓下的空地上撒米喂鳥。早上5點半,中午12點,是老人固定的喂鳥時間。

  由於長時間定時撒米投食,很多鳥兒都記住了時間,一到點,就落在附近的樹上等待潘奶奶來撒米,看到潘奶奶來了,鳥兒們便會唧唧喳喳地叫起來,好像在歡迎她的到來,感謝她送來食物一般。

  潘世傑的家從臥裡屯的205號樓先後搬到了乙烯的205號樓和805號樓,她和老伴兒搬到哪裡,就把這『鳥兒食堂』辦到哪裡,近20年來從未間斷過戶外喂鳥。

  越是到雨雪的天氣,潘世傑老人就越堅定地到戶外喂鳥。

  潘世傑說,因為,在雨雪天氣,鳥兒們更難找東西吃,更加需要她來喂了,要是哪天自己的身體不舒服,也會讓自己的老伴兒代替她來喂鳥,不管怎麼樣也不會讓鳥兒們餓著。就這樣,老人的『鳥兒食堂』一辦就是近20年。

  挺身而出勇敢護鳥

  『鳥兒是天空的精靈,它是有生命的,每一個生命都值得我們去尊重和保護!』潘世傑老人告訴記者,自從和鳥兒建立起友誼後,她不僅自己愛鳥護鳥,還極力勸說別人不要捕鳥、打鳥,對於一些人的捕鳥行為,她是深惡痛絕。

  有一年的初冬,天氣雖然冷了,但還沒有下什麼雪,潘奶奶站在窗前往樓下望,無意間發現樓下的一塊空地上好像有個什麼東西在動,她仔細看了半天,斷定是一只麻雀在地上掙紮,一向愛鳥的她急忙穿上衣服奔到樓下。她來到空地上一看,地上有一只麻雀已經奄奄一息了,她急忙把麻雀帶回家搶救。到了家,她纔發現這麻雀腹部和前胸凍了一塊冰,她急忙將冰用手焐化,而後用毛巾擦乾濕羽毛,又過了好一段時間,麻雀纔慢慢蘇醒……

  記得有一次,潘奶奶正在樓上的廚房做飯,偶然間透過窗戶向樓下看了一眼,恰巧看到一名年輕男子手裡拿著一個彈弓,正瞄准著在她剛撒過小米的地上吃食的麻雀……看到這種情況後,潘奶奶立即放下手的東西,對著窗外高聲喊道:『住手!你怎麼能打鳥呢?鳥兒是保護動物,你趕快走,否則我就報警抓你!』聽到樓上突然有人呵斥,拿著彈弓的小伙子也害怕了,急忙收起彈弓轉身離去。

  一個鄰居家裡養了貓,就放貓去抓來吃食的麻雀。當潘奶奶看到這一情況後,立即下樓將貓趕跑,並義正詞嚴地告訴鄰居,鳥兒是保護動物,決不允許其再縱貓捕鳥。在潘奶奶看來,人要行善積德,鳥兒也是有生命的,鳥是人類的朋友,捕鳥是不對的。

  老人與鳥兒結下友誼

  『每天喂完鳥,心情特別舒暢。』潘奶奶說,現在,每天喂鳥已經成為了她的生活習慣。在記者采訪中,潘奶奶告訴記者,她和老伴每天都會喂鳥,即使是遇到刮風下雨、下雪的天氣,甚至是過年,每天都會在早上5點多和中午12點多和鳥兒相約,因為這時候鳥兒歸巢了,它們就像她的孩子。

  前段時間,潘奶奶外出不小心摔傷,下樓受到影響,雖然身體不舒服,但她還是每天堅持下樓喂鳥。『我眼一閉,滿腦子都是鳥兒,飯也吃不下,因為長時間接觸有感情,這些鳥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感情很深。』潘世傑老人說。

  其實在喂鳥這件事上,潘奶奶和老伴兒是做了很多努力的,第一步把喂的食物放在洗乾淨的石頭上;第二步學鳥叫聲;第三步是拍手。老人就是這樣一天一天重復著在他們看來很有意義的事情。

  自從家搬到了乙烯後,潘奶奶和老伴兒季新哲就很少回到自己之前住在臥裡屯的樓,住在那裡的老鄰居們說,潘奶奶夫妻剛剛搬走的那段時間,常年接受兩位老人喂養的鳥兒很久都沒有散去,每到固定的喂食時間鳥兒們就會聚集在附近的樹上,期待著這對『鳥爺爺』和『鳥奶奶』的出現……

  愛心之舉感染他人

  雖然捕鳥人的行為讓潘奶奶深惡痛絕,但更多的人還是愛鳥的,這讓她很欣慰。而且,受到潘奶奶和老伴的影響,身邊的很多鄰居也都自覺地加入到了愛鳥護鳥的隊伍中來。

  潘世傑和老伴兒的退休金數額雖然有限,但老一輩的人都節儉慣了,平時的生活也沒有什麼負擔,喂鳥兒的糧食是家中平時自己吃的小米。『我家買的小米都是目前市場上最好的,我們吃什麼,就給鳥兒們吃什麼,不能因為它們是鳥,就給它們吃不好的!』潘奶奶對記者說,在喂鳥這件事上,她和老伴兒從沒計較過花多少錢,在她和老伴兒看來,雖然喂鳥也許會耽誤他們做其他的事,但他們很享受這個時刻,內心滿是歡喜,感覺很幸福!

  每個人的一生要經歷很多的事情,但是要長時間地堅持做一件事情是非常的難的。堅持,看似簡單,但真的做得到的沒有幾個人!

  潘世傑老人和老伴季新哲能在約20年時間裡,每天堅持到戶外喂鳥,把一件事堅持如此之久,本身就是十分偉大的。

  受到兩位老人的影響,鄰居們也都加入到愛鳥護鳥的行列,有時,大家也會把家中的糧食送給老人喂鳥。看到小區裡鳥語花香,居民們也都十分開心。

  鄰居們親切地稱潘世傑老人及其老伴季新哲為『鳥奶奶』、『鳥爺爺』,看見他們在喂鳥,都會豎起拇指誇贊一番。

  眾人的誇贊有時也會讓潘世傑和老伴兒有點不好意思,兩位老人認為自己並沒有做什麼偉大的事情,只是單純地希望大家都能愛護鳥兒。

  老夫妻樂享晚年生活

  潘世傑老人今年已經79歲,老伴兒季新哲已經86歲,兩位老人都是退休教師。盡管年事已高,但他們的身體都十分硬朗,熱愛生活,對生活充滿熱情。

  除了每天定時喂鳥,潘世傑每天都會將房間收拾得乾乾淨淨,午後還會彈上半個小時的電子琴,吹吹口琴,唱唱歌,然後到樓下散步……

  老伴兒季新哲上午喜歡看看書、看看新聞,寫寫文章,下午則會和老友聚一聚,打打麻將,娛樂娛樂……

  潘世傑老人告訴記者,她早些年從師范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安達的一所小學教書。1959年,大慶油田被發現。之後,浩浩蕩蕩的石油大軍從全國各地匯集於此,展開了轟轟烈烈的石油大會戰。隨著石油會戰的開展,大慶成為全國最大的油田。

  在油田的發展建設過程中,會戰人員子女的教育問題,日漸被社會各界重視起來。1978年,潘世傑和老伴兒季新哲從安達調到大慶來教書。潘世傑被分配到小學任教,丈夫季新哲被分配到中學任教,由此,夫妻二人在大慶紮下了根。

  夫妻倆踏踏實實教了一輩子的書,培養了數不清的孩子,可謂桃李滿天下。最令他們高興的,就是自己的學生取得好成績,有出息,成為棟梁之材。

  如今,兩位老人享受著幸福的晚年生活,他們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愛鳥、護鳥、喂鳥的行列,為繁忙的都市多增添幾分鳥語花香!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