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土生金『龍江綠』
2019-09-12 09:55:3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桂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9月12日訊 從獨有的生態底色到市場上的響亮名片,從印象中的『原料美好』到消費中的『品牌依戀』,『龍江綠』的崛起與輝煌,無疑是近年來我省經濟發展的濃重一筆。

  伴隨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壯大,祖國大糧倉正在變身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龍江米』、『龍江菜』、『龍江奶』、『龍江肉』、『龍江山珍』、『龍江雜糧』已經成為全國家喻戶曉的優質安全農產品的代名詞;綠色食品成為龍江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張『靚麗名片』和一塊『金字招牌』;綠色食品產業成為全省成長性最好、發展潛力最大的產業。

  榮光歲月率先開發打樣全國

  1990年5月,農業部推出了以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為基本特征的綠色食品,推進綠色食品工程建設,並率先在黑龍江、新疆、雲南、廣東、海南省等全國五大墾區試點開發綠色食品。30年來,立足於得天獨厚的資源環境優勢,我省堅持『打綠色牌、走特色路』,建立『最嚴格的質量監管體系』,持續打造『龍標、龍品、龍牌』,不僅奠定了全國綠色食品大省地位,而且使得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成為全省成長性最好的新興產業。回眸綠色食品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起步與奠定基礎階段(1990年—1999年)。這一時期綠色食品開發逐步由局部地區向全省范圍延伸,各級工作機構紛紛建立,產業基礎初步形成。其中,1994年黑龍江第一個縣級綠色食品機構——慶安縣綠色食品辦公室成立。1997年6月,省政府成立了黑龍江省綠色食品開發領導小組,在省農牧漁業廳下設了黑龍江省綠色食品辦公室,綠色食品開發開始上昇為省政府行為。1999年6月,第十屆哈爾濱經濟貿易洽談會期間,省政府首次召開黑龍江省綠色食品新聞發布會;同月,綠色食品開發被列入《黑龍江省2000-2050年生態環境建設規劃》;10月,省政府印發《黑龍江省2000年-2010年綠色食品發展規劃》。到1999年末,全省綠色食品種植面積296萬畝,生產總量達到106萬噸,綠色食品產值35.6億元,綠色食品加工業實現銷售收入11.1億元,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產品126個。

  產業全面高速發展階段(2000年—2009年)。在這一階段,綠色食品開發成為全省發展戰略,絕大部分縣(市、區)開始開發綠色食品。2000年,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的發展戰略,使綠色食品開發上昇為牽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全局性戰略重點,奠定了大發展、快發展的堅實基礎。當年建立了綠色食品開發領導小組、並成立了綠色食品領導小組辦公室及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各市地和部分縣市區相應建立了管理機構。省財政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安排較大數額的專項扶持資金,吸引帶動了信貸和社會資金向綠色食品產業聚集。2001年在全國最早頒布並實施《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管理條例》,把綠色食品產業開發納入了法制化管理軌道。據統計,2009年,全省綠色食品種植面積發展達到5760萬畝,種養業原料產量達到1920萬噸,實現綠色食品總產值717億元。

  速度效益同步提昇階段(2010年—2018年)。這個階段當中,綠色食品開發各項指標已經迎來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也是綠色食品質量得到有效提昇的重要階段。自2010年以來,省政府把綠色食品納入全省重點發展十大產業,成立以省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制訂《發展綱要》,投入專項資金,堅持『國際標准、國內一流』,積極發揮出口導向,繼續大力推進,使綠色食品產業繼續在高起點的基礎上保持快速、持續和健康的發展勢頭,有多項指標繼續保持全國首位。

  輝煌成就綠色大省獨佔鰲頭

  打好寒地黑土、非轉基因、綠色有機優勢牌,堅持出口導向,瞄准國際標准、國內一流——持續多年的強力推進,使我省建成了全國最大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樹立了穩固的綠色食品大省形象。主要表現在:

  一是種植規模居全國第一。2018年,全省綠色食品認證面積7396萬畝,佔全省耕地面積的1/3,佔全國綠色食品認證面積的1/5強;有機食品認證面積650萬畝(其中歐盟認證152.4萬畝),佔全國的1/10強。二是產業規模全國第一。全省綠色、有機食品企業超過千家,年加工量1600多萬噸,生產綠色、有機食品3000個以上,形成了米、豆、菜、菌等14個產品大系列;有效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產品達到2700個,佔全國的1/10,綠色食品實物總量佔全國的1/5。三是促進農民增收效果顯著。基地普遍建立了『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運行機制,采取訂單農業等多種形式,將綠色食品品牌效益從企業擴大到了農戶。四是綠色食品品質響譽全國。全省綠色食品國家抽檢合格率多年穩定在99%以上,去年達到了99.7%。近5年來,農業農村部先後3次致信表揚我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相對較高。有15個綠色食品品牌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200多個綠色食品產品獲得省著名商標,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數量127個。產品遠銷歐洲、美國、日本和東南亞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五是引領帶動了全國綠色食品的發展。我省率先組織開展了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的創建工作,首創綠色食品專營市場和創新監管機制,探索了一條以品牌化帶動標准化,以標准化促進農業生產方式轉變的新途徑,得到農業農村部的充分肯定,並在全國推廣。

  伴隨同步推進的宣傳推介和品牌打造,綠色食品大省也逐步從美好形象發展成健康美好生活之依賴。『龍江綠』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優質安全健康放心農產品的代名詞,形成了『寒地黑土、非轉基因』的獨特品牌核心價值。從中國農業領域最高級別的經貿盛會『農交會』,到綠色食品的國家級專業展會『中國綠博會』;從我省精心打造的東北亞經貿盛會『哈洽會』,到我省一場場走出去闖市場的『年貨大集』『推介會』,每一次『龍江綠』的現身,都成為眾人矚目的中心,貿易洽談的中心,現場購銷的中心。

  『選好食材,就到生態龍江來;品質龍江,給你舌尖上的信賴。』——2018年11月第十六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在湖南省長沙市拉開帷幕。在這個薈萃國內外4200多家企業的16000多種產品的國際經貿盛會上,『龍江綠』,像巨大的磁石一樣吸引著無數的專業人士、三湘消費者以及其他代表團的參展人員。從五常大米、延壽大米、九三大豆、天錦食用菌、忠芝藍莓、冬梅豆粉、神頂峰蜂蜜、老街基雜糧,到?魚溝鹼地大米、延壽覆膜田有機活米、原生態大豆制品豆珍故事代餐粉……無論是名氣大的老品牌,還是正在崛起的新產品,『生態黑龍江』總能帶給人驚艷與震撼。5天的展會,我省展館共接待觀眾10萬多人(次),前來諮詢、洽談的采購商超過1000人(次),其中有合作意向的近400人。

  為期5天的黑龍江綠色食品(北京)年貨大集,共有超過12萬人次的消費者進館采購,創北京農展館單館展銷參觀人數之最。2013年1月起,我省連續6年於春節前在北京農業展覽館舉辦一次『年貨大集』。通過大集,我省與北京方面累計達成經貿項目249個,協議金額30.7億元,現場銷售3759萬元,並建立了以農展館黑龍江綠色食品精品館為龍頭,遍布北京各大城區的龍江綠色食品銷售網絡,完成了『龍』字號農產品在北京市場的布局。

  深遠影響

  綠色發展質量興農

  綠色生態是黑龍江農業最靚的底色。30年綠色食品開發,使綠色發展理念深深植根龍江,綠色食品種植幾乎覆蓋了全省所有縣、市、區,涵蓋了種、養、加各個環節,並給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深刻影響和變化,發揮了獨有的作用。

  引領標准化生產的『助推器』。我省以實施綠色食品全程標准化生產模式為主導,制訂綠色、有機食品技術操作規程78項,涵蓋了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畜禽養殖、山特采集,以及食用菌栽培等領域;按照綠色食品標准種植的耕地面積超過一億畝,有效推動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進步,加快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邁進。

  示范質量興農的有效途徑。我省在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包裝、儲運過程中,堅持實施『從土地到餐桌』全程質量控制,確保了產品質量安全,贏得廣大消費者信賴。特別是通過發揮綠色食品的質量優勢、產品優勢和品牌優勢,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得到不斷提高。目前,黑龍江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已銷售到全國,遠銷歐、美、日和東南亞近40個國家和地區。

  帶動產業化發展的生力軍。我省堅持推行以品牌標志為紐帶、龍頭企業為主體、基地建設為依托、農戶參與為基礎的產業化經營方式,切實強化了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延長了農業產業鏈條,增強了農產品加工企業整體實力。目前,全省有7戶綠色食品企業進入全省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收入50強,緊隨石化產業名列第二;有8戶進入全省規模以上企業利稅50強,居各行業前列。

  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渠道。種出『綠色』滿地『金』,伴隨『龍江綠』品牌形象的深入人心,我省綠色食品市場銷售形勢越來越好,對農民增收的拉動作用日益凸顯。2018年,全省綠色、有機食品基地平均每畝增收200元,增收總額超過150億元;依托綠色食品產業,全省每年安置農村剩餘勞動力60多萬人,佔同期農村剩餘勞動力的15%,人均工資性收入3000元以上。

  加速農產品品牌化的有效載體。經過多年的深耕和積淀,綠色食品品牌公信力得到了高度認可,呈現出生產消費良性互動、線上線下銷售兩旺的態勢;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和省著名商標的綠色食品逐年增加,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數量居全國前列,優質優價機制逐步形成。

  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有力抓手。通過綠色食品開發,我省探索出一條依托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成功之路。綠色食品開發主產區土壤環境指標、江河水質和空氣質量均高於國家標准。村屯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產區域杜絕了污染企業入駐,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美麗鄉村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

  生態優勢突出

  1我省土壤、水和大氣等生態狀況良好

  2森林面積和森林覆蓋率居全國前列,濕地面積居全國首位

  3水系發達,黑龍江、松花江水源充沛、無污染,是綠色食品生產的天然保障

  4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土質肥沃,土地處於半年休耕狀態,有機質、微量元素居全國首位

  5畝耕地化肥和農藥施用量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冬夏溫差大,植物病蟲害和畜禽疫病少

  圖片均由黑龍江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提供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