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搜 索
【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瞬間 | 我鏡頭裡的七十年:三戰『引湯』,龍江『紅旗渠』澤潤萬畝良田
2019-09-20 17:30: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編者:七十年,龍江大地發展波瀾壯闊,猶如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而攝影,用光影定格了無數難忘的瞬間。它們是時光之河中泛起的一朵朵浪花,也許微小,或很平凡,卻真實紀錄了歷史的發展、時代的變遷。為生動展現新中國成立以來我省各條戰線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新變化新風貌,東北網與黑龍江省攝影家協會聯合推出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系列影像《瞬間|我鏡頭裡的七十年》。

  ----------------------------------------------------------

1958年引湯灌區建設施工現場。

  一項水利工程,歷經半個多世紀、幾代人的接力奮戰,創造了龍江大地的水利工程建設奇跡。

1958年引湯灌區建設現場。

  引湯灌區是我國434個大型灌區之一。1958年深秋,瞄准湯旺河適合引水自流灌溉特點,湯原縣開始引湯灌區建設。『1.2萬人歷經3年時間,劈山鑿石,人拉肩扛完成土石方280萬立方米,讓湯原、勝利等3個鄉鎮3000畝水田第一次用上了湯旺河水。然而,1960年和1961年兩場大洪水,無情衝毀了辛苦築起的攔河壩。

1975年引湯灌區建設施工現場。

  1975年寒冬,引湯工程重新上馬。用十幾年時間,總乾渠向前推進了18.3公裡,2座水力發電站建成投產,永久性混凝土重力壩和進水閘改建完成,引湯工程又向前邁出一大步。但由於種種原因,1987年再度停工。

1975年引湯灌區建設現場。

  『九五』期間,引湯灌區列為全國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1998年,引湯續建工程十幾公裡的施工段全面鋪開。幾代水利建設者因地制宜,攻堅克難,全力推進。經過12期的續建配套及節水改造,新增水田15.66萬畝,改善水田6.21萬畝,為實現『優質、高產、高效』農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1998年引湯灌區建設中。

  60年來矢志不渝,幾代人艱苦創業,讓昔日『看天吃飯』的低產田變成了千裡沃野。未來,引湯灌區將同省內的14.5萬處大中小型灌區一道,以『節水優先』為原則,大力開展工程節水、技術節水、管理節水,加快灌區信息化、生態化建設,逐步成為符合『三節兩化』要求的節水灌區、數字灌區、生態灌區和民生灌區。

1998年建設中的湯原縣引湯灌區渠首工程。
2002年10月投入使用的寶清縣龍頭橋水庫,總庫容6.15億立方米。

  引湯灌區建設的鍥而不捨,久久為功,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黑龍江水利建設不凡歷程的一個縮影。

甘南縣音河水庫。
國家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五常龍鳳山灌區營城子渠首。

  來自黑龍江省水利部門的資料,新中國成立以來,全省水利設施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目前,全省保有水庫1011座,其中大型水庫28座,中型水庫101座,小型水庫882座。保護著下游364個城鎮、3926個村屯、1075萬人口、2627萬畝耕地、2857公裡鐵路和公路,設計灌溉總面積為765.1萬畝。全省堤防總長度15208公裡,保護沿岸的1291萬人和5190萬畝耕地。

橫跨嫩江的引嫩渠首泄洪閘。
密山市青年灌區補水工程。

  2013年,三江治理工程作為有史以來我省投資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啟動。圍繞完善防洪、排澇、灌溉三大功能,包括黑龍江、松花江、嫩江和胖頭泡蓄滯洪區四個單項工程,堤防工程建設總長度為2929公裡,堤防共保護面積6292萬畝,耕地3868萬畝,人口1080萬人。截至2018年末,工程主體工程已全部完工。

穆棱市團結水庫。
農墾查哈陽灌區渠首。
七臺河桃山水庫壩址全貌。

  江湖安瀾,澤潤千萬畝良田,為龍江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連年穩產豐收、建設中華大糧倉,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圖片拍攝及提供:郝建民、李剛等)

  歡迎廣大攝影愛好者和新聞攝影專業創作人士積極參與,踴躍賜稿。照片以單幅為主,附簡潔說明及作者個人簡介和聯系方式,每人不超過七張。所有入選稿件將陸續在東北網首頁發布,稿酬從優,並在『振興風采、輝煌歷程——黑龍江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攝影作品展』上集中展出。

  投稿郵箱:東北網80442417@qq.com聯系人:陳先生(電話:13703615521);省攝協photohlj@126.com聯系人:施岩

責任編輯:李玥

【專題】瞬間 | 我鏡頭裡的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