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3日訊 (記者 霍梟涵) 21日晚,『新時代東北振興』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走進『農業大市』綏化,感受近年來綏化的發展變化。
作為農業大市,綏化寒地黑土物產豐富,擁有耕地面積2825萬畝,其中500萬畝富硒。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佔播種面積的43.4%。城郊農業、半城郊農業、農區農業復合多元。糧食產能最高峰達到300億斤,全國糧食中有40分之一是綏化的貢獻。多年來,綏化既做『壓艙石』,又成『供給端』,還正在爭當『排頭兵』。






綏化也是工業新軍。規上工業增加值增幅一度領跑全省,工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了50%,已成為全國聞名的綠色食品生產加工聚集地。初步形成了以綠色有機食品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為主導,以精細化工、生物制藥、亞麻紡織、機械電子為支柱,以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和現代服務業為重點的『1+4+N』現代產業體系。
綏化還是一座方興之城。經濟總量躍昇至全省第三位,進入了全省『六個綜合類』城市第一方陣。隨著全省加快互聯互通,哈長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哈北交通樞紐城市、區域中心城市和『哈大綏』都市圈核心區『黃金三角』重要支橕的地位愈加凸顯。綏化正在以『都城地』建設為平臺載體和路徑抓手,打造著美好生活的『桃花源』。
進入新時代,綏化趟出了『由大變強、由近變親、由新變眾』的振興發展新路子。聚焦『兩頭兩尾』,推動大宗農產品通過大上精深加工產業項目,延長產業鏈、提昇價值鏈、創新供應鏈;推進小眾特色農產品通過優化品種、提昇品質、打造品牌,促進品牌增值溢價,旺丁旺財;抓住省委打造『1小時』經濟圈的歷史性機遇,通過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借力借智,推動區域一體化同城化,打造『哈大綏』黃金三角;對於有基礎有優勢有亮點的農村『三塊地』改革、產權制度『三變』改革等,推廣放大,釋放潛能,由點到面,『變盆景為風景』。
近兩年,綏化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主要責任指標考核中均名列前茅。肇東、安達縣域經濟處於全省領先行列。綏化進入了高質量振興發展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