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30日訊(記者 莊園)自2018年9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到黑龍江省和農墾建三江管理局考察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委書記張慶偉和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文濤多次深入農墾建三江管理局調研指導工作,積極推動並全面加快農墾改革和建設,明確提出努力將墾區打造成為農業領域航母。同時,推動建三江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創建工作,並把三江平原灌區田間配套工程列入全省百大項目中的一號工程最先開工。
這一年,佳木斯市委市政府、省農墾總局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進農墾改革,立足『大三江一體化』,成立了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黨工委和管委會,實現了農墾行政職能與地方的順利移交,全力推動了墾地合作向全方位、多領域、高層次發展。
一年來,佳木斯市委市政府、省農墾總局牢記囑托,勇擔使命,始終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作為理論之源、信心之源、動力之源和方法之源,通過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黨委會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議、市委全會等形式,學在深處,謀在要處,乾在實處,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六個方面』要求,緊緊圍繞『八字方針』和『六個強省』建設,推進農墾建三江管理局的農業強局、產業立局、科技興局、文化樹局、城鎮靚局『五局建設』,加快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步伐。2018年,農墾建三江管理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9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萬元。
牢記總書記『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的殷殷囑托,努力為我省成為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做貢獻
主動扛起我省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政治責任,充分利用國家支持商品糧核心產區等政策機遇,加強水利化、機械化、科技化、生態化建設,持續提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目前,建三江年均粳稻產量佔全省1/5、全國1/20,2019年力爭實現糧食總產量635萬噸,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8.5%。大力提昇農產品品質,建三江農科所自主培育的『三江6號』品種榮獲全國優良食味粳稻品評二等獎。強化市場營銷,上半年電商銷售總額達到5528萬元,勝利農場『長樂』牌西紅柿掛面榮獲第19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堅決實施保護性耕作,鞏固『寒地黑土』優勢,落實休耕面積66.25萬畝,旱田少耕深松、測土配方施肥、秸稈還田和再利用面積均達100%,累計降低生產成本1.3億元。完成灌區配套面積148.97萬畝,新增引江水灌溉面積50萬畝。
圍繞總書記『農業要振興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的發展要求,打造『智慧農業』先行區
順應互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等信息技術發展趨勢,通過發展智慧農業向科技要創新、要質量、要效益,編制《建三江現代農業科技發展實施方案》,瞄准國內和國際農業前沿性、前瞻性技術,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建設科技小院,建設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工作站2個,與中國農科院、東北農大共同開展國家級科技試驗示范項目50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82%,科技貢獻率達到68.2%。運用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衛星遙感(RS)『3S』技術,建立了國家首批農業物聯網應用示范項目──七星農場農業物聯網綜合服務信息平臺。在全國第一批應用5G技術,中國移動上海研究院和成都研究院在建三江建設5G智慧農場和5G智慧城鎮。強化農業生產各環節技術創新,重點推廣了水稻變量施肥、無人耕作等創新型技術18項,變量施肥和無人耕作技術全國領先,今年變量施肥面積達到9873萬畝,無人航播試驗面積達到280畝。全國首輪農業全過程無人作業試驗在紅衛農場進行,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和《農民日報》作了專題報道。同時,在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基地500畝,提昇了北大荒和黑龍江的知名度。
把握總書記『戰略基地,戰略產業』的精髓要義,夯實農業產業化基礎
堅持把產業化發展農業作為提質增效的關鍵,突出抓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將原有的116家大中型米業整合為83家,年加工能力達到404萬噸,企業達產率由過去的15%提高到目前32%,兩年來共有5個超過5000萬元的項目開工建設,創業農場被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列入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序列。著力建設和整合國有及國有控股糧食倉儲企業63家,建成總倉儲能力1700萬噸的亞洲規模最大的糧食儲備庫群。積極融入『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搶抓中國向俄羅斯開放大豆進口的政策機遇,加強跨境農業合作。同時,著力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出臺了《整頓作風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啟動實施了『全民創業創新工程』,加快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今年新增市場主體2732戶,新增就業人員7372人,失業率控制在2.8%。
踐行總書記『堅持國有農場發展方向』的改革路徑,激發體制機制新活力
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個下功夫』『五個有利於』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配合抓好農墾改革工作,持續釋放發展潛力、激發內生動力、提昇整體競爭力。率先在全省墾區推進農場定職能、定機構、定編制、管理區和作業站合並的『三定一合』工作,所轄農場全部實現由過去的農場、管理區、作業站三級管理變為現在的農場、管理區兩級管理,共壓縮和減少管理人員883人,每年節省管理費開支近5000萬元。建三江分公司(管理局)已經於今年六月下旬掛牌,所轄農場已於去年初全部完成農場有限公司注冊和掛牌。按照『整體打包、市級統一承接』的框架協議,紮實做好農墾改革後的行政職能承接工作,成立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黨工委、管委會,佳木斯市區域內建三江所轄的12個農場以及管理局本級承擔的行政職能,已於7月初進行移交並實行委托管理。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全力加快創建建三江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實現農墾建三江品牌優勢與地方行政接管的有機銜接。
聚焦總書記『三個衷心希望』的熱切期盼,讓百姓共享發展成果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千方百計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續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讓乾部職工過上幸福生活。提前兩年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全民幫扶工程』,采取以地扶貧、以崗扶貧、以業扶貧、以政策扶貧的『立體式』扶貧方式,做到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到2018年,全局建檔立卡貧困家庭1056戶1790人在現行標准下全部達到『兩不愁三保障』標准實現脫貧,3個貧困農場提前四年全部『摘帽』。加快園林城鎮向公園城鎮轉變,今年投資13.08億元加強城鎮建設,上線了『智慧建三江』APP,建三江民用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萬人次,13個農場城鎮化率達到100%、3個農場樓房化率達到100%,城鎮化率由42%猛增到97%,城鎮綠化率達到42.6%。著力提昇文化『軟實力』,認真落實建設『文化強省』的總體部署,實施『文化樹局』建設,集中力量打造北大荒版畫、攝影、書法、聲樂表演四大品牌,結合紀念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建三江一周年開展了一系列文體活動。大力發展旅游業,精心打造了25個精品旅游點、23條旅游線路,探索將建三江旅游資源和黑瞎子島、三江口、街津口等周邊市縣景點整合,構建富有區域特色的旅游產業帶,上半年旅游人數達到20萬人次,旅游收入超過1億元,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路線成為旅游熱線。
面對農墾改革發展的美好前景,佳木斯市委市政府、省農墾總局將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努力奔跑,務實追夢,走好『大三江一體化』墾地融合發展之路,早日把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新年賀詞中描述的『建三江萬畝大地號稻浪滾滾』的贊許變成建三江大米香飄大江南北的豐碩成果,為『六個強省』建設做出貢獻,向總書記和黨中央交上一份『農業航母』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