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愛國情 奮斗者】李富強:青春力量帶村民走上致富路
2019-10-09 09:54:08 來源:東北網  作者:楊帆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0月9日訊(記者 楊帆) 2012年成立現代農機合作社,經過艱苦創業、科學種田,從最開始的『單打獨斗』到現在的『抱團』參與市場競爭,北安市革命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富強帶領村民按照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標准進行經營,僅2018年合作社銷售收入達6502萬元,純收入2530萬元。

  2012年李富強抓住省扶持組建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有利契機,購入1300萬元農機裝備,帶領村民從事土地規模經營、連片種植,社員收入穩步增加,一些貧困戶也脫了貧。合作社由最初的經營5000畝耕地發展到現在的4.5萬畝,2018年又投資600萬新建大豆加工塔一座。目前固定資產總額達到1.3億元,社員發展到120人,合作社社員年均收入達到70000元,合作社拉動就業500餘人,人均工資收入30000元,帶動農民增收1200餘萬元。2018年,合作社經營土地的4.5萬畝中,按照綠色生產技術高標准種植大豆2.4萬畝、玉米0.8萬畝。落實大豆萬畝高產攻關示范方建設10000畝,輻射帶動東勝鄉整鄉實現綠色大豆生產種植,打造了高緯寒地優質非轉基因大豆示范基地。同時,合作社按照稻魚種養模式高標准種植水稻1.3萬畝,其中含蟹稻10000畝、魚稻3000畝。

  2018年成功承辦了全省稻魚綜合種養及名特優水產品養殖現場會,被評為全省稻魚綜合種養先進典型。2017年收購了北安市寒地清水米業,年可加工精致大米3萬噸。合作社現有『勝利轉勝』牌大豆、『孝田蟹稻』牌蟹稻2個品牌,已經申報了綠標。同時,李富強還將在高標准蟹稻示范區劃定500畝區域,打造稻田藝術創意觀光旅游區。劃出專門區域,打造百禽園、百獸園、百草園、百藥園、百花園等『五園』,在豐富游客觀賞體驗基礎上,進一步進行飲食開發。利用2000平方米綜合樓發展餐飲、住宿、觀光服務。利用白鸛棲息地打造攝影、旅游農業。力爭利用3年時間打造集觀光、旅游、綠色有機餐飲為一體的高標准田園綜合體。

  在農作物合理輪作基礎上,合作社全部實施『三減』技術,全面推行農作物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控和農作物綠色種植技術,增施有機肥配,采取測土配方施肥,應用緩釋肥料、生物有機肥料、秸稈還田等措施減少化肥應用。在品種選擇上選擇優良大豆、玉米品種,水稻選用優良抗病品種,減少氮肥用量,增施有機肥,提高水稻品質,提高大米適口性,2018年合作社種植的1萬畝蟹稻全部施用有機肥,共1200噸。在栽培模式和管理上,按照綠色生產規程組織生產,采取大壟雙行栽培技術,配套綜合農業措施,減少化學除草劑、殺蟲劑應用,全面禁止高毒、高殘留農藥使用。2018年,合作社通過漁稻種養,可產優質稻米6175噸,螃蟹25萬斤,稻田鯉魚3萬斤,可實現產值3300萬元,純利潤1400萬元。合作社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真正做到了減量增收,提質增效。

  注營銷,搶佔銷售市場。為使生產出的優質農產品實現賣的更好,李富強不斷拓展大豆銷售渠道,推介和宣傳北安寒地黑土生產的優質大豆,積極參加『龍江好糧油中國行』『黑龍江省金秋糧食交易會』和其它大型糧食交易洽談會活動,赴廣東、山東、四川等糧食主銷區尋找客商、聯系客戶,擴大銷售網絡,建立穩固的伙伴關系,簽訂銷售協議,集中銷售大豆。

  『新時代的龍江青年要有新作為,未來,我們將繼續以綠色發展為理念,堅決落實農業綠色發展的部署,依托黨的富民政策,努力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帶動更多農民增收致富。』李富強說。

責任編輯:張廣義

【專題】愛國情奮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