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走街串巷訪百家】施威展:為全村脫貧攻堅想法子、出點子、找路子
2019-11-21 18:01:38 來源:東北網  作者:周秘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1月21日訊(記者 周秘)2017年5月,46歲的施威展被鶴崗市國土資源局黨組任命為駐綏濱縣綏東鎮六裡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工作隊長。兩年來,他帶領駐村工作隊吃住在村裡,和『兩委』班子緊密配合,深入到農戶家中,穿梭在農捨田間、訪民情、解民懮、除民困,為全村脫貧攻堅想法子、出點子、找路子。

  突出精准,實施『凝心聚力工程』。

  駐村後,施威展帶領隊員與村乾部一道走遍了全村所有農戶,坐炕頭、拉家常、摸底數、講政策、解疑惑,和幫扶單位一起完善『一冊五卡四臺賬』,共識別貧困戶62戶、123人。有的村民對識別結果有意見,他就帶領隊員重點走訪,講政策、擺道理,講明沒有被納入貧困戶的原因,一次不理解,就去第二次、第三次……最終獲得了村民的理解。通過工作隊細致的工作,整個識別過程做到了『識貧』不『失真』。

  整合資源,實施『基建提質工程』。

  六裡村地處偏遠,離縣城較遠,村內基本上沒什麼像樣的公共設施。工作隊以此入手,針對村莊建設『無序』問題,邀請黑龍江省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為六裡村編制了村莊規劃,確定了村級活動場所改造、村內道路昇級、路邊溝硬化、文化廣場建設等重點任務。

  施威展帶領隊員和村內有勞動能力的黨員乾部一起清除路邊雜草,帶領大家栽樹種花,一些對工作隊開始指指點點的村民,也漸漸被工作隊的行動感化紛紛加入到綠化隊伍中來,用一周的時間在道路兩側栽種喬灌木和柳樹、榆葉梅等景觀樹種1100株;協調幫扶單位對村內主乾道路兩側2100延米的路邊溝進行了硬化襯砌,修建了村內第一個公廁,初步解決了『排水難』『如廁難』問題。同時結合危房改造政策,籌措6.6萬元資金,為貧困戶王海文、林傳玉和王厚富購置新房,改善他們居住環境。在村委會附近闢建了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文化廣場,命名為『紅石榴』廣場,寓意村黨支部像紅石榴一樣把村民團結凝聚成一個整體。安裝路燈30盞,在村入口處修建村碑1座。

  聚焦產業,實施『增收富民工程』。

  產業發展是實現貧困群眾可持續脫貧的重要依托。過去六裡村沒有特色種植與養殖產業,多數村民僅依靠傳統的水稻和玉米種植獲得收入。走訪中施威展了解到,村民王繼歡家裡有2棟大棚種植純綠色葡萄,但是銷路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工作隊通過在單位內部微信群及個人朋友圈發布信息,幫助銷售葡萄2500餘斤,收益達到1.5萬元。在此基礎上,施威展積極幫助他擴大種植規模,增建3棟大棚,並為每棟大棚爭取補貼1000元。葡萄種植園建成後,帶動5戶貧困戶參與種植,每戶年收入可增加1000元以上。現在王繼歡成了村裡的致富帶頭人,主動為其他有種植葡萄意願的農戶提供信息技術。

  為了帶動更多的貧困戶增收,施威展與村『兩委』共同研究確定了『能人示范、典型引路』的發展思路,建立了『農村智庫』,培養了3名特色種養殖業致富帶頭人。同時,針對村民實際,積極引導發展小型扶貧項目,通過力所能及的勞動實現增收。施威展積極與縣畜牧局協調,為62戶貧困戶免費發放鵝雛2440只,與大慶市鑫通畜禽加工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肉鵝收購合同,每戶可增收460元。同時引導村民發展『小菜園』經濟,種植鮮食玉米、大蔥、辣椒、西紅柿等蔬菜經濟作物,為其提供技術指導。目前,共有51戶貧困戶、98戶非貧困戶種植小菜園,並與幫扶責任人簽訂了幫銷協議,每戶可增收420元。

  在村內整治項目實施過程中,施威展以項目實施為契機,他協調施工單位和項目指揮部,租用貧困戶房屋辦公住宿,推薦僱用貧困戶村民參與工程建設,六裡村有十幾名貧困戶參加了項目施工建設,僅在2017年底幫助他們增加經濟收入5萬餘元。

  施威展把自己當成了村裡人,把村民當成了自家人,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六裡村實現了脫貧摘帽,全村貧困戶54戶112人順利脫貧。

責任編輯:李玥

【專題】新春走基層

【專題】走街串巷訪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