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搜 索
【身殘志堅·脫貧光榮】尤廣靜:殘障身軀也能托起完整生命
2019-11-26 15:28: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楊帆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編者按:

  在龍江,有一個特殊的群體,並不是身體上的殘障,而是他們雖行動不便、看不見、聽不見這個世界,卻依然用『特殊』的方式、堅定的信念,勇敢面對生活奔走在通往幸福的路上。去年12月,黑龍江省殘疾人聯合會啟動『身殘志堅·脫貧光榮』自強典型『百團千場』巡講活動,各級殘聯組成巡講團,走到全省貧困殘疾人身邊,用看得見、信得過的身邊人身邊事感召引導貧困殘疾人,引領廣大殘疾人樹立自信、自立、自強、自尊精神,帶動激勵更多貧困殘疾人主動脫貧和勇敢面對生活困難的內生動力。從即日起,東北網推出『身殘志堅·脫貧光榮』系列報道,深入發掘黑龍江省殘疾人先進典型故事,為您講述殘疾人依靠勤勞雙手過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故事。

  東北網11月26日訊(記者 楊帆)近日,在哈爾濱市松北新區的泰及中醫按摩館裡,記者見到了正在給患者按摩的尤廣靜,她身有殘障卻從未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下肢無力的她開辦中醫按摩館,用雙手『戰勝』了命運,事業風生水起,收獲了自立自強帶來的幸福感。

泰及中醫按摩館尤廣靜在為患者按摩。

  先天小兒麻痺12歲終於站起來

  1986年,尤廣靜出生於哈爾濱市呼蘭區的一個小村莊。從咿呀學語到蹣跚學步,她像所有的孩子一樣,帶著好奇心去嘗試,去努力。可是,1歲的時候,她突然發起高燒,兩條腿失去知覺,不聽使喚。父母四處求醫,得來的結果是小兒麻痺癥。當時,她的腹部以下毫無知覺,只能天天躺在炕上,由父母時刻照顧。據醫生講,這種病癥會慢慢擴展到心髒,到那時,生命也就停止了。尤廣靜並不明白這意味著什麼,從父母焦急的神情裡,她感覺到自己的病很重。重病帶來沈重的負擔,之後數年的奔波,讓她的父母精神上筋疲力盡,財力上也捉襟見肘。從哈爾濱、沈陽等城市的大醫院,到四處討來的民間偏方,都沒有給廣靜帶來任何好轉跡象,甚至連控制病情加重都十分困難。『我記得醫生使勁地按壓穴位,用力回扳因病癥而內翻的腳掌,一根根銀針紮滿了腿腳,我大喊別紮了!』尤廣靜回憶說。

  1992年,尤廣靜6歲了,父親把她送進學校,早上送到學校,午休到學校送飯,順便幫助她上廁所。老師和同學看到這樣的情形,對她也格外關心和照顧,每節課都詢問是否需要上廁所或其他幫助。但是,為了避免過多麻煩別人,尤廣靜一天下來幾乎不喝水,不吃任何水果,年幼的她已經懂得不給別人添麻煩。就這樣日復一日,直到初中畢業。

  10餘年治療,9年的求學之路,尤廣靜的童年生活單一而且艱難,但是,一路過來,她又覺得充實,無憾,生命中有黑暗,也有曙光,微晞就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

  父母在操持家務和出苦力掙錢的同時,卻從未放棄治療。尤廣靜12歲的時候,父母決定采取手術治療,面對高額的手術費用,父母愁眉不展。此時,學校、各級殘聯組織,以及社會上的愛心人士均伸出援手,為她解決燃眉之急。經過三次大手術,尤廣靜真的站了起來,可以借助雙拐獨立行走了,這對於正在成長的小廣靜是巨大的歡喜,也激勵她頑強地走好以後的人生之路。

  學習推拿按摩開啟創業夢想

  2009年,23歲的尤廣靜在得知哈爾濱市殘聯組織針對殘疾人的免費推拿培訓後,她決定去試一試。她憧憬著通過自己的雙手來創造財富,為父母減輕負擔,也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學習推拿並非易事,由於她的雙腿支橕力不夠,有一些推拿手法無法完成,讓廣靜有些喪失信心。老師卻給了她極大的鼓勵:『一些手法做不了,我們可以用其他手法來代替,頭療、足療,這些你還能做。即使有一天你什麼都做不了,你還有一個健全的大腦,可以自己經營店鋪。』老師的話語堅定了廣靜的學習信心,也讓她對未來充滿了渴望。

  推拿培訓結束後,由於顧慮尤廣靜的身體,多家推拿館都拒絕了她的應聘,甚至還招來許多質疑的眼神和傷人的話語。在備受煎熬之後,尤廣靜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自己開店。於是,泰及中醫推拿館便開張了,從起初的沒有幾個人光臨,到現在的顧客絡繹不絕,尤廣靜更多地體會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人生價值的幸福感。

  多年來,父母的精心照顧,學校、殘聯和社會團體的關愛,讓她感覺自己被愛包圍,如今,她在屬於自己的按摩館裡用另外的形式回報社會。

  法國思想家羅曼·羅蘭在《米開朗基羅》一書中寫道:『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尤廣靜說,既然殘缺是我改變不了的,但我依然可以笑對生活,用殘缺的身軀,托起完整的生命。

責任編輯:王傲

【專題】黑龍江省自強典型『百團千場』巡講活動優秀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