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民生短板怎樣補齊?
2019-12-17 09:04:5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吳齊強 郝迎燦 方圓 劉夢丹 張藝開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2月17日訊 破解難題有力度打造城鄉保障『安全網』

  驅車前往黑龍江省蘭西縣紅星鄉三合村,村民程淑霞一家和城裡人一樣喝上自來水已經一年了。『水一直是我們村的一塊「心病」。以前,全村三四十戶人共用一個深井,每天早晚放水一個小時。早上天剛擦亮,我就得起床挑水。要是來晚了,水就不夠了,做飯、洗衣服、上廁所都成了大麻煩。』

  2018年冬天,紅星鄉建了新的自來水廠,原先一天供水兩小時,現在全天不間斷,全鄉2000多戶群眾都喝上了放心水。擰開水龍頭,清亮亮的自來水嘩啦啦地流出來。

  保障農村飲水安全是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的關鍵性指標之一,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至關重要。截至2018年底,黑龍江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全部實現飲水安全,比國家要求時限提前兩年,全省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1.7%。

  抓住重點環節持續發力,黑龍江省不斷織密紮牢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網,城鄉低保標准實現12連增。目前,城市低保標准每人每月556元,年均增長10.8%;農村低保標准每人每年3900元,年均增長14.6%。

  社會救助與扶貧政策緊密銜接。脫貧攻堅三年行動以來,全省累計下撥省以上低保補助資金163億元,保障農村低保對象86.1萬人,將27萬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農村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

  重點傾斜有溫度養老服務業前景大好

  老有所養,病有所醫,這是民生藍圖應該有的溫暖基調。

  黑龍江省目前有60歲以上老人748.4萬人,約佔總人口的19.8%。面對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形勢,全省民政部門按照『養老事業抓普惠,養老產業抓龍頭,養老機構抓質量』的總體思路,推動養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截至2018年底,全省各類養老服務機構達到1971個,各類養老服務床位達到20.8萬張,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達到32張。養老產業優化昇級,建立了由省內外18個城市參與的天鵝頤養經濟走廊合作機制,每年來黑龍江旅居的省外老年人超過200萬人次;全面建立高齡津貼、護理補貼制度,每年惠及全省35萬名高齡和貧困失能老年人,2013年以來,全省累計發放津貼補貼13.66億元。

  『在海南過冬也能刷黑龍江的醫保卡了。』即將帶著孫子去三亞過冬的孫美香老人高興地說。『候鳥』老人看病難、看病貴已成歷史,目前,黑龍江省已全面實現省內及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醫保結算系統已與全國31個省區、直轄市聯網,異地就醫人群從城鎮職工擴大到城鄉居民。

  服務民生有態度

  各部門大力推進『辦事不求人』

  聚焦制約市場主體和群眾辦事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黑龍江出臺《關於推進『辦事不求人』工作的指導意見》,用規則意識、契約意識打破權力文化、關系文化,把人情社會、面子社會變成法治社會、誠信社會,真正讓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認同感。

  教育部門提出『上學不求人』,要求實現中小學校零擇校、零擇班、零擇位、零指定,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針對省會及較大城市、人口聚集區和『熱點』學校,要求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化解『擇校熱』『擇班熱』,解決『城擠鄉弱』『大班額』等問題;

  公安系統圍繞『落戶口、辦護照、上車牌』服務事項,以『通正門、堵後門、強監督、嚴問責』為手段,出臺了20項具體工作措施,從小切口入手帶動民生大問題解決;

  醫療部門從拓展醫患鏈接服務方式、門診就醫流程模式、住院救治管理制度、診後支持機制措施四個方面著手,力促『找醫生不求人』、『掛號不求人』、『住院不求人』和『查詢與結算不求人』……

  從前,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早高峰』是患者躲不過去的坎,去得再早,人工窗口前『排長龍』也是家常便飯;現在,『早高峰』的擁擠現象得到了大幅改善。『我是通過龍江健康網絡平臺預約掛號的,這讓我省了半個小時以上的排隊時間。』陪著父親來就診的賈女士告訴記者。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