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25日訊 25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省博物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的『探尋黑土文明——黑龍江考古新成果專題展』在省博物館開幕。展覽共展出我省6大遺址出土的321件文物,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我省幾十年來的考古發現和成果,進一步說明龍江文明的深厚歷史和發展歷程,也是近年來我省考古發現成果的首次集中亮相。
據介紹,自1930年我國著名考古學家梁思永先生發掘齊齊哈爾昂昂溪五福C遺址起,我省考古工作的開展,已有90年的歷史。90年來,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在黑龍江廣袤的土地上,篳路藍縷,披荊斬棘,辛勤耕耘,為探尋黑龍江區域文明,重構黑龍江古代歷史作出了不懈努力。經過數十年的資料積累和有計劃的考古工作,至20世紀末,初步構建了黑龍江區域一萬年以來的石器時代、青銅時代、早期鐵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的時空框架體系;以豐富的實物資料,充實了唐(渤海)、遼金、元明清等各個歷史階段的民族融合畫卷,書寫了黑龍江區域文明的演進史。
此次展覽遴選了部分考古成果呈現給公眾,分別為大興安嶺北山洞遺址、饒河小南山遺址、撫遠亮子油庫遺址、齊齊哈爾洪河遺址、大慶九間遺址、阿城金上京遺址,所涉遺存年代跨度長,涵蓋自舊石器時代晚期、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早期鐵器時代、渤海國時期、遼金時期、元明清時期等各個時段。這些遺存的考古發現,是我們重新認識和解讀黑龍江文明化進程和歷史發展脈絡的重要學術支橕點,是我們開展文化遺產保護,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精神財富。
據悉,該展覽展期將歷時三個月。
責任編輯:李玥
圖片新聞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