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日訊 就業是民生之本、幸福之基。2019年以來,我市新安置貧困人員就業252人,全市有勞動能力且有勞動意願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全部實現就業,形成了發展扶貧車間吸納、支持返鄉創業帶動、開展有組織勞務輸出、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等促進貧困勞動力增收的多元渠道。
據市扶貧辦有關人士介紹,要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富足安康的美好未來,離不開穩就業的兜底保障。就業作為最直接最有效的脫貧方式,是促進貧困地區人口實現就業增收的重大舉措,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內容之一。
在2019年脫貧攻堅工作中,我市全面加大對貧困勞動力的技術培訓和就業指導力度,通過介紹在本村本鄉開展季節性靈活務工、打短工的方式,促進其就近就地務工,增加收入來源。全市已建成『扶貧車間』17個。開展就業援助服務活動13場,組織562家企業下鄉送崗位1795個。
與此同時,各地積極構建長效脫貧模式,為貧困勞動力提供就業政策宣傳、崗位信息推送及個性化職業指導,促進勞動力和用人單位的精准對接。對於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且有就業意願的貧困勞動力,聘用其從事生態護林員、衛生保潔員及河道巡護員等崗位,采取公益性崗位就業兜底的方式,安置貧困人員就業,實現了全市貧困勞動力的就業全覆蓋。
此外,我市還著力擴大『多產業覆蓋』貧困人口比例,持續加大產業扶貧項目的實施力度,加快擴大產業扶貧項目總量和帶動貧困人口數量,確保貧困戶能夠有效參與2至3個帶貧益貧效果明顯的產業項目,特別是針對『三缺』貧困戶和『老病殘』貧困戶,優先考慮提供更多的產業項目,確保其穩定脫貧、高質量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