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月11日訊 1月10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我省共有19個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其中,由我省單位主持完成的獲獎項目6項,參與完成的獲獎項目13項。由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參與完成的『長江三峽樞紐工程』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在19項獲獎項目中,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主持完成的『動物流感病毒跨種感染人及傳播能力研究』等3個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由哈爾濱工業大學主持完成的『極端環境特種電機系統技術體系創建與應用』等3個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參與完成的項目『高層鋼—混凝土混合結構的理論、技術與工程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由黑龍江省林業科學院參與完成的『東北東部山區森林保育與林下資源高效利用技術』等11個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這些沈甸甸的獎項背後,一個執著科研、求實創新、愛國奉獻、勇攀高峰的科技工作者群體赫然聳立。
陳化蘭這個名字總是與禽流感緊密聯系在一起,身為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化蘭領導著一個近百人的團隊,常年執著奮斗在禽流感病毒『發現、認知、防控』全鏈條研究的前沿。此次她主持完成的『動物流感病毒跨種感染人及傳播能力研究』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她帶領的實驗室成為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禽流感參考實驗室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動物流感參考中心,使我國禽流感研究領域步入世界領先水平。作為中國研究禽流感的頂尖專業人士,她有諸多光環加身,但她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和平靜的心態,帶領團隊堅定地朝著下一個科學高峰邁進。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馮吉纔是我省『頭雁』團隊負責人,擔任哈工大先進焊接與連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他主持完成的『特種焊接冶金機理與組織性能調控』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馮吉纔長期從事新材料及異種材料特種焊接基礎與應用研究工作,一直活躍在教育科研第一線,在科研中勇於攻堅克難,開拓創新,承擔了多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其他部委項目,研究工作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注重在焊接技術應用研究中提煉基礎科學問題,為我國焊接基礎理論及應用技術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鄒繼斌主持完成的『極端環境特種電機系統技術體系創建與應用』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面向極端探測對高性能電機系統的需要,鄒繼斌教授帶領徐永向教授組建了研究團隊,潛心十餘年致力於解決極端環境特種電機系統的技術體系。極端環境電機系統屬於一個冷門學術領域,出高水平的學術論文比較困難,但是團隊成員不抱怨、不氣餒,一直保持一顆追夢的學術童心,保持著天天加班的傳統,團隊負責人已60多歲,還是每天工作到晚上10點多纔下班,發揚『甘於寂寞、甘於坐冷板凳』等學術精神,緊密圍繞國家需求,經過無數的失敗和產品迭代,終於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在默默無聞的堅守中,在特種電機系統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
哈醫大二院心血管病醫院院長、心內科主任於波教授團隊,長期致力於急性心肌梗死為主體的急性冠脈綜合征(ACS)的防治工作,歷經14年之久,執著堅守,百折不撓,終於在我國首次基於腔內影像學技術建立了ACS精准介入診療體系,實現了ACS患者的精准預警、精准診治。其團隊牽頭完成的『急性冠脈綜合征精准介入診療體系的建立與臨床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項目對危害國人健康的重大心血管疾病—急性冠脈綜合征的精准介入診療提供了理論基礎與臨床循證醫學證據,從根本上減輕了我國心血管疾病的診療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