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兩大『法寶』爭豐收 黑土地糧食穩產增產在行動(下)
2020-05-11 10:26:3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吳玉璽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5月11日訊 谷雨節氣已過,我省大田生產已經進入全面開展階段,隨處可見的是農機耕地、農民下田的火熱景象。面對今年糧食增產的目標,我省充分運用『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兩大『法寶』,確保提高糧食產能,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土地是糧食生產的根本,保護耕地就是保護糧食生產。我省始終堅持耕地保護制度,堅守耕地紅線,並以玉米秸稈覆蓋還田免耕播種為主要方式遏制黑土地退化,恢復提昇耕地地力。

  肇東市村民趙剛,從2009年開始,就在自家承包的3000多畝耕地上進行玉米秸稈覆蓋還田免耕播種。『我家地多,免耕播種能夠節省秸稈處理費用,而且節約了不少種地時間,一天能種200多畝地。』趙剛告訴記者,如今他成了村裡的大忙人,附近村民看見他家的地種得快,都來找他幫忙。

  『為了鼓勵村民進行免耕播種,我們獎勵購買免耕機的村民每戶1萬元。同時,邀請專家錄制有關免耕播種技術的宣傳片,在電視臺滾動播出,讓村民們能隨時隨地了解免耕播種的優勢,提高村民免耕播種的積極性。』肇東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平說。

  今年年初,我省印發了《2020年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實施方案》。《方案》規定,2020年春季,我省對玉米秸稈覆蓋還田免耕播種作業每畝補助20元,全省實施玉米茬保護性耕作面積力爭達到1200萬畝。落實耕地輪作試點任務850萬畝。

  藏糧於地,不僅僅是加強黑土地戰略性保護,還依賴於高標准農田建設。只有農田的生態標准提高了,糧食穩產增產纔會得到保障。今年,我省制定了《加快推進2020年高標准農田建設保障措施》和《農田建設項目管理規程》,以指導各地有序開展高標准農田建設工作,預計年內完成843萬畝生態高標准農田和74萬畝高效節水灌溉建設。

  發展糧食生產,我們不僅向土地『要糧』,還要向科技『要糧』。科技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支橕,糧食生產的根本出路在科技進步。

  4月下旬,齊齊哈爾市出現的暴雪天氣把龍江縣村民李剛急壞了,『那麼大的雪,生怕大棚被壓塌了,地裡的秧苗可咋整!得虧有咱們縣裡的技術人員,指導我們進行秧苗救災,幫助我們減少損失。』

  『當天,我們縣就及時組織農戶加強溫室大棚等農業設施管理。同時,農業技術人員迅速采取前往現場或視頻連線指導等方式,開展災後生產設施恢復、蔬菜秧苗管理技術指導服務。』龍江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吳久彬介紹,全縣共有13600棟育秧大棚,僅有18棟因強降雪而受損,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開展技術服務指導,幫助農民用現代農業技術進行耕作生產、預防災害,已成為我省『藏糧於技』的重要方式。春耕期間,我省下發了《2020年農作物優質高效品種種植區劃布局》《全省農作物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模式匯編》等文件,在『選良種、推良技、用良策、強培訓』方面,指導農民科學耕種。同時,為了讓農民們能更便捷地學到先進農業技術,我省邀請17名首席專家和480名科研推廣專家,充分利用微信等網絡平臺,為農民備耕提供線上技術指導和全程服務,為我省今年糧食穩產增產夯實了基礎。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