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淑珍(右)在與同事孫宇鑫研究病例軌跡。
黑龍江日報5月11日訊 疫情期間,有這樣一支隊伍一直堅守在戰『疫』第一線,調查確診人員活動軌跡、查找密切接觸人員及其行蹤,每天為了第一時間圍堵病毒,抽絲剝繭,分秒必爭,全天候24小時准備出發——他們就是夜以繼日工作的流調人員。
『偵查員、情報員、宣傳員』集於一身
7日上午,當記者見到哈爾濱市疾控中心病例管理組組長郭淑珍時,她正在忙著審核流調報告。作為流調組40名成員中的一員,從1月21日開始一直到現在,百餘個日日夜夜裡,她一天都沒有休過。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熬夜到凌晨早已成了『家常便飯』。
『作為流調員必須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同時還要發揮多個角色的作用,在流調過程中成為偵查員、情報員、宣傳員。一次次流調工作就像完成偵查任務,一份份流調報告就是疫情「情報」,每一次與流調對象交流就是宣傳防疫知識。』郭淑珍這樣定義流調人員的職責。
流調工作進行得是否順利,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患者的配合程度。流調過程中,患者因恐慌、無助而導致情緒失控,流調人員遇到抵制、謾罵等情形十分常見。郭淑珍在流調中就遇到了棘手的病例。『整個流調過程,不管我提出什麼問題對方都是一聲不吭。為了拉近關系,我主動幫他拿衣服並幫他披上,攙扶他下地溜達,但一切都是徒勞。最後我們只能借助基礎數據信息,深入到患者曾去過的場所,問詢可能接觸的人員,排查存在的傳播隱患。』
郭淑珍告訴記者,每次現場與患者面對面調查,只是流行病學調查的初步環節,經過數小時調查,在現場獲取的信息還要由流調員返回單位以後形成初步流調報告。如有遺漏的信息,就需要立即與患者電話聯系進行補充調查。一般來說,完成一份流調報告至少要進行補充調查10餘次,直至最終十餘頁甚至幾十頁的完整流調報告形成,期間與患者溝通、核實、詢問等通電話可能達幾十次之多。
24小時待命保證隨叫隨到
正常時間上下班,對於流調隊員來說是一種『奢侈』,他們始終是24小時待命。不管什麼時候只要一接到任務,便會第一時間趕赴發熱門診、隔離病區,與病毒面對面。
『整個疫情期間,手機必須不離身,因為任務隨時都會下達。』市疾控中心最年輕的流調隊員1989年出生的孫宇鑫對記者說,為了快速出任務,我們流調隊員每人都有一個工作箱,防護服、護目鏡、手套等全套的防護裝備都在裡面,接到任務後,拎箱就出發。到現場後,要立即穿好防護服,全副武裝與患者面對面進行流調。如果患者活動軌跡簡單,配合度好,整個現場調查可能在2~3小時內結束。出現患者不配合、活動軌跡復雜、患者回憶不清等情況,現場調查時間可能要達到4~6小時甚至更長時間。
深夜接到流調任務對於孫宇鑫來說已是常態。4月9日凌晨1時許,孫宇鑫接到指令趕到了哈爾濱紅十字醫院,對兩名密切接觸者進行流調。起初,對方十分不配合,認為流調是在窺探自己的隱私。『當時,為了緩解對方的抵觸情緒,便和對方聊家常,消除距離感。最終,對方終於放下了戒備,自己還和對方互加了微信,極大方便了後期的補充調查。』孫宇鑫對記者說,當時從醫院離開時已經是早上6點多了。
孫宇鑫告訴記者,在密不透氣的防護服、N95口罩、護目鏡等防護裝備下,可能不到半小時就會出現呼吸困難的現象。但在流調過程中必須保持思路清晰,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面對確診患者,孫宇鑫也曾恐懼過,但一想到必須要爭分奪秒與病毒賽跑,在第一時間攔截病毒,恐懼感便會煙消雲散。『作為年輕人,必須要有敢闖敢拼的精神,通過自己的工作能夠有效阻止疫情進一步擴散,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孫宇鑫堅定地對記者說。
專業技術手段提昇流調工作效率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面對多家檢測機構推送上來的成千上萬條核酸檢測結果數據,分別匹配到密接管控、教育機構篩查、醫療機構篩查等不同的基礎數據庫中,想要靠人工梳理基本不可能實現。
『來到南崗區疾控中心,我們第一項緊要的工作就是做好核酸檢測基礎數據庫前期清理。通過梳理邏輯關系並利用專業軟件編寫代碼,我們小組9名成員連續工作了十幾個小時終於完成了前期工作。』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統計學教研室副教授張秋菊對記者說,梳理數據庫需要有專業知識,而且得熟練掌握軟件編程技能。通過嚴密的邏輯編程,將每日不同檢測機構的核酸結果匹配到不同的基礎數據庫中,能夠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張秋菊告訴記者,疫情發生前期,她被派到省疾控中心進行支援。她和同事利用我省1月22日報告的第一個病例,一直到2月17日的全部數據,對我省疫情拐點建立模型進行預測。他們為保證模型擬合效果的穩定性,模擬測試了1萬次、2萬次……之後又分別模擬10萬次和20萬次。10萬次的模擬運行需要8小時,20萬次差不多需要13~15小時。張秋菊從2月15日到19日期間,五天五夜的日子裡,為了看好模型的精准擬合,每個夜晚只能打個盹。最終,2月19日凌晨,《基於SEIR模型的黑龍江省新型肺炎疫情趨勢分析及預測》的報告終於完成,對於疫情防控措施的制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審核流調報告也是哈醫大流調組的主要工作之一。據哈醫大地病中心赴道外區疫情防控小組組長劉輝介紹,很多流調報告並不完善,一些密接者的信息不全,比如沒有標明是否采取隔離,以什麼方式隔離,是否進行了核酸檢測等,我們發現後便會馬上通知流調組或通過電話進行補充流調,盡可能完善『一密』『二密』的信息,便於相關部門進行管控,降低病毒的傳播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