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19日訊(劉玉龍 記者 王春穎) 今日,教育部發布《2019年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工作報告》。2019年,全國又有69個縣(市、區)通過國家基本均衡認定,全國累計已達2767個縣,佔比95.32%;又有7個省份整體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累計已有23個省份。2019年我省32個縣(市、區)通過國家基本均衡認定,整體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
近年來,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克服經濟下行壓力大、教育基礎薄弱等不利因素,舉全省之力,從政策、投入、保障等方面強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從2015年以前的『進展緩慢』、僅有14個縣區通過『國檢』,到2019年提前一年實現全域基本均衡、成為全國第20個整體通過國家督導評估認定的省份,奏響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最強音』。
把均衡發展列為重大民生工程
全省共有義務教育學校2581所(其中,小學1431所,初中1420所),小學教學點860個,在校學生219.27萬人,專任教師18.79萬人。
多年來,黑龍江各級黨委政府始終把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建設科教強省作為促公平、惠民生,實現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奠基工程。2007年,黑龍江完成了『兩基』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歷史任務,從根本上解決了適齡兒童少年『有學上』的問題。如何解決區域之間、城鄉之間、校際之間辦學差距,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解決適齡兒童少年『上好學』的問題提上重要日程。
2011年7月,省政府與教育部簽署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省政府與市地、市地與縣區政府逐級簽署責任書,明確了各級政府分階段、分年度完成縣域城鄉一體推進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即到2015年年底累計86%的初中小學達到標准化,累計83個縣(市、區、企)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到2020年年底,全省100%初中小學達到標准化,所有縣域(144個縣、市、區、企)全部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2015年以來,為加快解決各地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進展緩慢問題,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將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創建與脫貧攻堅、生態環保同時列為重大民生工程,突出政府責任,持續加大攻堅力度。
2019年全省教育大會強調,聚焦優先發展,夯實義務教育根基,辦好『家門口的好學校』,解決『城擠鄉弱』『減負提質』問題。『早謀劃縣域早達標,早均衡群眾早受益』。全省市、縣兩級普遍由『一把手』掛帥,突出政府主責,加快達標建設,自2013年哈爾濱平房區、雞西麻山區給全省打樣兒、率先通過基本均衡『國檢』後,遠至神州北極的漠河、新林,近到省會主城區南崗、道裡、香坊等縣區『接力』達標,雞西、伊春、七臺河、大興安嶺等4個地市提前規劃三年整建制通過了國家驗收。綏化安達市培養市級以上『名師』460人,三年時間補充體音美等緊缺學科教師400人,培育了一流教師團隊;國貧縣、抗日一類革命老區湯原縣,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累計投入7.08億元,保障了教育投入『三個增長』;伊春南岔縣打造速滑、讀書、科普、剪紙等教育品牌,實現了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特長。
高規格部署,高起點謀劃,高標准推進,高質量發展……在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共同努力下,在2015年以前完成14個基礎上,2016年完成33個、2017年完成65個縣(市、區)建設任務並通過國檢驗收,剩餘32個攻堅縣(市、區)2018年建設完成、2019年11月全部通過『國檢』驗收。至此,所有縣(市、區)均達到了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評估認定標准,成為黑龍江義務教育發展史上又一個重要裡程碑,真正實現了小縣辦大教育、窮縣辦富教育、弱縣辦強教育。
『硬舉措』強力保障均衡縣建設
強化建設管控,在省級層面建立考核、督查、獎補和問責機制,黑龍江通過政府主動、部門聯動、考核推動、獎補拉動系列『硬舉措』,實現了義務教育由以往教育部門主抓、單向推動向黨政主導、部門聯動的巨大轉變。立好提速的『軍令狀』,2015年和2017年兩次調整建設規劃,確定了『2016年底補齊歷史欠賬、2017年底加快建設、2018年全面提速攻堅收官』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牽好考核的『牛鼻子』,將『基本均衡縣通過率和鞏固情況』納入了省委對市(地)經濟社會發展主要責任指標考核;用好獎補的『指揮棒』,將『全面改薄』、專項獎補、『特崗計劃』等政策首先向任務縣和貧困地區傾斜;念好問責的『緊箍咒』,圍繞督查督辦建立網絡監測系統,臺賬式管理、銷號式推進,對個別推諉扯皮、工作不力的,嚴肅約談問責直至做出組織調整。
省級財政2016年投入2億元、2017年投入1.65億元、2018年投入2.1億元,對已完成基本均衡發展任務的縣區給予一定獎勵,對完成任務有困難的邊遠貧困地區進行補助。近三年,黑龍江省各級財政累計投入180多億元,新建、改擴建學校1852所,新增校捨、體育運動場館面積300餘萬平方米,新增教學儀器設備值30億元,新增圖書1600萬冊,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
隨著新型城鎮化的加快,黑龍江著力破解城鎮學校大班額等教育發展瓶頸問題,2017年提前一年完成消除義務教育超大班額階段性目標,受到教育部通報表揚。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四統一』和『兩免一補』政策實現『百分百』全覆蓋。實行省市縣鄉村扶貧控輟『五級聯動』和包保責任制,『一縣一策』推進控輟保學,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安置率和留守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出臺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送教上門工作指導意見,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3%以上,特殊教育學校基本覆蓋30萬人口以上的縣。慶安縣特殊教育學校探索『1234』縣級特殊教育新模式,『送教上門』行程21萬公裡,送教11000餘人次。按照『兩不愁三保障』要求,落實各類獎、助、補、免、償及免費教科書等專項資金46.74億元,獎勵資助學生807萬人次,全省無一例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孩子因貧失學的問題。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覆蓋所有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和國貧縣,惠及20個貧困縣、549所義務教育學校、34.97萬名學生,保障了農村孩子有學上、學得好。
圍繞小切口做好大文章
資源均衡、內涵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黑龍江聚焦教育民生熱點難點精准發力,做好減負、提質、增效、強師『四篇文章』,加快提昇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聚焦『減負』。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中小學生入學、分班、排座、評先評優選班乾等方面的問題,黑龍江在全國率先推行中小學零擇校、零擇班、零擇位、零指定『四零承諾』,實現群眾在中小學校『辦事不求人』,第三方評價綜合滿意度為90.08%。實施『零起點』教學,將其列入考核內容,遏制『超前教學』『跟風搶跑』現象。線上線下持續治理校外培訓熱,關停整頓違規培訓機構6782家,分四批公開曝光1823家『黑名單』,有效遏制違法違規辦學行為,著力減輕學生過重課外負擔。
聚焦『提質』。樹立全面發展的育人觀、質量觀,堅持特色發展、內涵發展,將均衡發展滲透到課堂教學、學校管理、師生評價、課外活動等各方面,在學校軟實力同步提昇的同時,一大批具有濃郁龍江特色的品牌不斷做大做強做優。
聚焦『增效』。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全省中小學早晨到校時間同步延後半個小時,全省280餘萬中小學生可以晚起一點兒、多睡一會兒。出臺中小學課後服務指導意見,哈爾濱每年財政拿出4000萬元保障課後服務開支,切實解決家長課後『三點半』接送難題。
聚焦『強師』。省政府先後出臺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和中小學教師『十百千』名師培養工程實施意見,制定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特崗計劃』『公費師范生計劃』等專項計劃,夯實了教師工作政策基礎。持續開展教師有償補課、教育『微腐敗』等專項整治行動,嚴肅處理違規違紀教師。
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黑龍江義務教育正在由『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邁進,正在由以改善辦學條件為主要目標的『求生存』『保生存』向『要質量』『要效益』轉變,鞏固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成果、推進優質均衡已成為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
省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趙國剛表示,下一步將緊緊圍繞確保教育優先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站位,拿出『當下改』的舉措,紮紮實實、認認真真做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反饋問題整改的『後半篇文章』,向教育『軟實力、軟能力』要發展、要效益、要回報,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在更高起點上再上新臺階,向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