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5月21日訊 小滿時節春耕忙。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截至20日,全省旱田播種接近尾聲,水田插秧已超八成,春播總體進度快於上年同期,部分地區已全面進入田間管理階段。廣袤的黑土地,又播撒下新的豐收希望。
面對今年的特殊形勢,我省各級政府和農業農村部門以築牢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為己任,帶領廣大農民一道戰疫情、搶農時、促生產,有力有序推動春耕生產順利進行,以『五張王牌』為全年糧食生產和農業豐收奠定堅實基礎——
打好『標准提昇』牌。克服今年疫情影響,通過網上傳授、電話連線、現場指導等手段將先進技術送到農戶手中,提高技術到位率。全省集中推廣分作物分品種集成組裝先進栽培技術模式,秸稈全量還田、大馬力機車精准作業、精量點播、精准施藥、飛機航化作業等技術普遍應用,實現了良種良法良田配套、農戶農機農藝結合;計劃新建的20個省級科技園已全部落實到了地塊。
打好『綠色發展』牌。今年落實黑土耕地保護示范區面積1000萬畝,完成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任務,免耕播種面積達到1236.21萬畝。全省大力推廣農牧對接生產模式,大力發展鴨稻、蟹稻、魚稻等生態循環農業基地和種養結合有機農產品基地,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將達到8500萬畝,其中有機食品認證面積增加到850萬畝,比上年增長30%以上。
打好『防災減災』牌。面對4月下旬低溫、降雪、大風極端天氣,省農業農村廳根據氣象預報提前下發緊急通知,召開視頻推進會議進行全面安排部署,並立即組成8個工作組深入田間實地踏查核實災情,組織抗災自救,將災情影響降至最低。植保部門提前對2020年全省農作物主要病蟲草鼠害長期發生趨勢進行研判分析,通過覆蓋全省的植保公益性防控服務指導體系,織密病蟲害防控『天羅地網』,堅決遏制病蟲害暴發成災。
打好『規模推進』牌。春耕期間,全省充分發揮20多萬個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規模經營主體的引帶作用,推進土地流轉、托管服務、代耕作業,使全省土地規模經營面積達到1.3億畝以上。利用微信平臺、農機調度平臺,組織1411個現代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大戶延長作業時間,歇人不歇機,夜間整地,白天播種,全力搶播快種。從4月20日開始,全省400多萬臺拖拉機、播種機、整地機由南向北陸續投入大田生產,單日播種面積最高達1400多萬畝。5月1日以來,65萬臺水田翻轉犁、攪漿機、插秧機陸續投入到水田生產,確保各種作物全部播插在豐產期。
打好『智慧農業』牌。深入推進『互聯網+農業』高標准示范基地建設,今年全省將建設『互聯網+農業』高標准示范基地1741個,嚴格規范田間物聯網建設標准,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確保產品質量可追溯。目前,已有741個基地建有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784個基地建有農業環境監控系統,785個基地建有病蟲害在線監控系統,838個基地建有農田作業視頻監控系統,797個基地建有農技在線服務系統,580個基地建有農機智能管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