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5日訊 本周,大慶市普通高中高三年級、中職學校畢業年級及初中畢業年級,將陸續復學。
現在疫情還沒結束,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依然很大,在常態化防控下,學生復學復課、各類人員復工復產,那麼,這些人群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該做好哪些防護?在單位、商場等場所時,又有哪些細節需要格外注意?
5月23日,記者邀請大慶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護師於敏、主治醫師李梅,為市民進行細致解答。

復學復課
●問:復學後,學校應該做好哪些防控工作?
答:校園防控應該嚴格按照《中小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修訂版)》要求,圍繞關鍵環節和重點措施,制訂專門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應急處置預案和工作制度,包括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晨午檢制度、因病缺勤追蹤登記制度、復課證明查驗制度、健康管理制度、傳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通風消毒制度、環境衛生檢查制度和免疫預防接種查驗制度等。
●問:復學復課時期,學生、老師應該注意什麼?
答:第一,在家時,學生和家長都應盡量避免到人員密集的場所,如果去,必須全程佩戴口罩。減少聚會聚餐,注意合理膳食,適當鍛煉,做好個人衛生,保證作息規律;每日在家需測量體溫,及時報送健康情況。
第二,學校嚴格維持好校門秩序,學生應該根據標識,保持一米以上間隔,有序入校檢測體溫;入校後,按指定好的路線進入教室,行進過程中,減少不必要的交流,不駐足;校內個人衛生防護要做好,如果感到身體不適應,要及時向老師匯報,老師要做好溝通、上報等工作。
第三,文明禮儀,有序活動,如有咳嗽、打噴嚏,要用紙巾或手肘遮擋好口鼻;課間如廁錯峰有序,上完廁所要洗手;課間活動,老師引導學生,錯時分批到指定區域活動,活動區域內的班級盡量不互動、不聚集,不用公共物品。同時,教室要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
第四,在校就餐應聽從老師指揮,分批就餐;餐前及餐後都要勤洗手,應到指定地點排隊取餐;吃完後,餐餘垃圾要統一回收。
第五,進出宿捨,要檢測體溫、登記考勤,錯峰錯時分批次出入宿捨;宿捨衛生清潔,常開門、開窗通風,作息規律;衛生間、淋浴房也要錯峰錯時分批使用。
第六,低年級學生開學後,要注意對消毒用品的甄別,不要誤食或者向其他學生面部噴灑消毒液,安全正確地使用消毒用品。
●問:學生在校內的體育活動,怎麼安排?口罩怎麼戴?
答:根據教育部5月20日公布的指導意見,師生體育活動應安排在戶外或通風較好的體育場館進行,一般保持1.5米間距,或對間隔距離進行最大化安排,盡量減少接觸。
按照國家衛健委、教育部最新要求,學生在校提倡佩戴口罩。其中,低風險地區校園內學生原則上不需佩戴口罩,學生上課、教師授課在做好通風消毒和保持安全距離的基礎上,可不佩戴口罩;低風險地區學生在校體育活動時不需佩戴口罩,不得佩戴N95口罩進行體育運動;學生在校內其他場所活動提倡戴口罩,學生上下學必須佩戴口罩;教師在不授課時(課下與人近距離接觸或在辦公室等人員密集場所時)、值守人員、清潔人員及食堂工作人員工作時,應當佩戴口罩。
●問:家長需配合學校做好哪些工作?
答:家長要配合學校每天上報學生的健康情況,不要隱瞞;配合學校報告相關行程,如果有一些特殊行動軌跡,或者接觸了一些特殊人員,都需要第一時間向學校進行報備;作為家長,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的家長,要教會孩子基本的個人防護方法,比如七步洗手法、規范合理戴口罩、在學校內的行為習慣等。
居家
●問:常態化防控下,如何給家裡消毒?
答:日常生活中,家中以清潔為主,要做到常通風,保持環境衛生;外出回家時,要先洗手,出門穿的衣服、鞋可以放在門口,不用特殊消毒。如有身體健康狀況不明的客人來訪後,應及時對室內相關物體表面進行消毒,可選擇有效氯含量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消毒濕巾擦拭消毒。
對衛生間消毒時,可用有效氯含量500mg/L的含氯消毒劑(如稀釋後的84消毒液),擦拭馬桶的按鈕、墊圈、內部以及廁所的門把手等,人體常接觸到的部位。

公共場所
●問:去商場、超市等公共場所,需要注意什麼?
答:減少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尤其是空氣流動較差的地方。在商場、超市等場所,一定要佩戴口罩,縮短購物時間,購物時盡量避開客流高峰期,選擇非周末或是早晨剛營業的時候,這樣可減少與其他人接觸的機會。購物時,相互之間要保持1.5米的距離。過秤、交款、排隊,都要保持距離,交款時選擇電子付費。
●問:在公共場所乘坐電梯,應遵循什麼原則?
答:在公共場所乘坐電梯時,如果樓層比較低,推薦走樓梯。如果到樓層比較高的地方,建議優先使用扶梯,如果必須乘坐封閉的電梯,一定要格外注重防護,全程佩戴口罩,與其他人員保持一定的距離;盡量避免乘坐擁擠的電梯,如發現其他等候者有咳嗽等可疑癥狀,建議盡量避免同乘;避免用手直接觸碰電梯按鍵;離開電梯後,做好手部清潔。
單位
●問:保潔員,食堂、物業等工作人員,在工作中,該怎樣防護?
答:普通人的行動軌跡比較單一,通常是兩點一線,接觸的人員相對固定。保潔員、食堂及物業等工作人員的職業暴露風險更高,日常接觸的人員更多、物品更雜,更有不確定性,從概率上講,感染風險會比普通人員高一些。
建議這些人群:自身要高度重視,不麻痺不松懈,提高防護意識,做好自我防護,科學應對新冠病毒感染的風險;上崗前確保身體狀況良好,工作期間每日監測體溫,如出現發熱、咳嗽等可疑癥狀時,一定不要帶病上崗,要及時就醫,就醫時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工作時要做好個人防護,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手套,要根據工作場所風險等級,選擇佩戴適合的口罩;要與他人保持安全距離,因為職業的特殊性,工作中要避免與他人有近距離的接觸。
●問:疫情防控時期,各單位對工作人員如何做好管理?
答:各單位要發揮好督促和監管的功能。每天堅持做好員工健康監測,逐日進行登記,員工有發熱、咳嗽等身體不適癥狀時,應及時督促就醫。要嚴格落實戴口罩要求,做好手衛生,避免工作期間紮堆聊天,與服務對象保持適當距離。
要教育員工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工作服保持整潔,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擋等。
●問:上班族在單位,從哪些方面做好個人防護?
答:在辦公場所,要堅持科學佩戴口罩,建議隨身攜帶口罩,視不同人群場景選擇佩戴適宜的口罩。如果多團隊在大開間共同辦公,多家單位在同一樓層共同辦公且人員密度較大,應佩戴口罩;在商務洽談、拜訪客戶等無法確定風險的工作環境下,應佩戴口罩。
堅持健康監測,不帶病上班;如果出現發熱、乾咳等癥狀,及時前往就近的發熱門診就診,並主動向單位報告發病情況及旅行史、接觸史。工作中保持個人衛生,勤洗手,接觸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後,必須洗手,或用消毒劑消毒,工作服保持清潔衛生。外出回到家,一定要先洗手。
●問:辦公場所該注意什麼防控細節?
答:辦公場所要注意通風,優先推薦開窗自然通風,也可開啟排風扇等抽氣裝置;使用集中空調通風時,應調整到最大新風模式運行,確保室內新風量達到衛生標准要求,定時開啟窗戶加強通風。
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觸物品或部位要加強清洗和消毒。在食堂進餐時,如果就餐人數較多,應采取有效分流措施,避免人員密集,食具、飲具保持一人一用一消毒,取餐、就餐時人員間距應保持1米以上,用餐時分散就座、不紮堆,就餐時不聊天。
開會要遵循『非必須不舉辦』原則,如果必須開會,建議召開視頻或電話會議,或將大的聚集會議拆分成小型會議,盡量控制參會人數,避免不同會場之間的人員流動,會場內座位的擺放,盡量增加間距。
疫情還沒結束,希望大家堅持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常消毒,保持好社交一米線,不紮堆、不聚餐,出行先預約、自覺測溫、掃碼。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僅能夠防控新冠肺炎,還可增強身體免疫力和抵抗力,防控其他傳染病,每個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希望良好的習慣成為生活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