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6月3日訊 哈爾濱市香坊區的一處老居民區,自建街1-9號,自建街4號、6號、8號,朝北路3-11號共計5棟樓,常年沒有自來水,居民靠買水度日。近七年當中,居民和社區都想了許多辦法,可是由於產權買斷和物業退出等原因,始終無法推進,居民找水的熱情由最初的心情迫切到從長計議再到接近絕望。有的人家常年不用自來水,連水龍頭都找不到了。天氣越來越熱,居民們期待今年能有點起色,結束買水和存水的生活。
鍋碗瓢盆儲滿水纔安心用水比油還節省
『停水停的時間太長,我們都快習慣了。』1日,自建街4號2單元3樓2號的居民王大姐有些無奈。自建街是居民小區內街道,位於公濱路附近,這裡的五棟紅磚樓分別建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居民達到300餘戶。找水是居民們的共同話題,絕大多數的居民家裡常年沒水。
當天,記者走進王大姐家,發現廚房裡到處都是貯水的容器,包括桶、缸、大號的礦泉水瓶子、塑料桶等等,不算鍋盆就有18件。這些容器都被裝滿後王大姐纔能安心,『都是這幾年養成的習慣,要不到哪去找水呀,這個區域沒水的佔多數,偶爾有水的水量也不足。』
王大姐家的貯水容器裡有個特大號的塑料桶,一米多高,直徑半米多,掀開蓋可見滿滿的清水。桶旁邊放著一個藍色的礦泉水桶,王大姐說,這個藍桶一桶水40斤左右,賣10塊錢,他家一次要買四五桶纔能裝滿這一個大桶,一大桶水也就能用兩三天。
隔壁張大姐家,一進門就是靠牆放置的10個10昇礦泉水塑料瓶,除此之外,她家也有一個塑料的貯水桶,同樣是買水喝。據張大姐介紹,她本身患有哮喘病,拎不了水,只能靠人送,所以她家的每一滴水都是買來的。一次買五桶就是50塊錢,多說用三天,一個月算下來,水錢就得五百多塊錢。
『這麼高的水費,誰捨得使勁兒用啊。』張大姐說,家裡的水都是重復利用。在廁所邊上,記者看到一盆黃色的髒水,張大姐說,這是刷鍋水不捨得倒,留著衝廁所。不少人家水龍頭都沒了水管也拆了
在居民的帶領下,記者又走訪了幾戶居民家,發現由於停水的時間太長,許多人家連水龍頭都沒了。
『本來就是個擺設,這麼長時間沒用,留著還佔地方,早就不知道哪去了。』在王大姐家,記者和她一起在廚房裡找了半天,結果真沒找到。其他幾家情況也類似,有的居民家連自來水管都拆掉了。
自建街1號的走廊裡,記者碰到了三樓的住戶張先生,因為停水他已經搬走了,今天回來取換洗的衣服。他家的自來水管子也拆了。他告訴記者,自來水管由於腐蝕砂眼太多,他擔心自己不在家,萬一哪天來水把家具泡了,當然這種可能性並不大。
從少水到斷水原居民大多搬走了
『我們都找多少年了,可是找來找去不但沒水,反而斷水了。』潘女士是其中一棟樓的組長,她是這個小區的老住戶。
據她介紹,這個小區是原省建一公司的家屬樓,隨著年久失修水管老化,停水的問題逐漸突顯出來。『已經都記不清楚都多少年了,停水經常發生。』
原產權單位、自來水公司和社區,居民們都找過。但是,居民的房屋產權已經買斷,原產權單位也進行了改制,這期間,一間物業公司短暫入駐,一年之後又棄管,該小區的吃水問題始終沒解決。
『前年社區為我們想了個辦法,在小區的泵房裡接管子,定期讓居民接水,也僅僅持續了幾個月的時間,泵房裡的水就放不出來了。』王大姐說。問題沒解決,管線老化的速度卻在加快,由最開始的時候間歇性供水,到後來徹底停水,現在大部分人家滴水沒有。
王大姐說,由於停水,原小區的居民多數都搬走了,現在小區裡80%都是租房戶,『不管誰在這兒住,總買水吃也受不了啊。』
社區:缺水問題由來已久今年將動工改造
2日,記者采訪了香坊區新成街道辦事處公濱社區的許主任。她表示,自建街老樓的缺水問題由來已久,她2013年來這兒工作時就已經是這樣了。
據她介紹,自建街老樓常年停水的原因主要就是地下管線老化腐爛,自來水不敢進行加壓,壓力不夠又導致水供不上去,目前除了部分一樓的居民外,大多數居民均處於停水狀態。近些年,政府部門曾多次協調更換地下管線,但由於老化的部分主要是小區自有的線路,該小區又沒有物業公司,所以更換的難度較大。今年,政府部門已決定徹底解決該處居民吃水難的問題,對小區的管線進行改造,相關部門多次進行調研,預計該工程今年就可以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