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鶴崗
搜 索
一個貧困村的美麗嬗變 ——省住建廳包扶綏濱縣東勝村脫貧攻堅紀實
2020-06-03 14:58:38 來源:東北網-鶴崗日報  作者:劉小寒 耿向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6月3日訊 春末夏初,綠樹成蔭。步入綏濱縣綏東鎮東勝村,看到的是整齊劃一的庭院、乾淨整潔的道路。村民在新建的休閑廣場載歌載舞,目及之處無不勾勒出一幅悠然自得的鄉村美景。

  誰曾想到,2016年之前,這裡還是一個垃圾隨處堆放、村內基礎設施薄弱、村民收入低的貧困村。可就在這場聲勢浩大的脫貧攻堅中,通過省住建廳的真情幫扶,讓東勝村演繹了一個貧困村的美麗蝶變。

  2016年,按照省委的安排部署,省住建廳定點包扶綏濱縣綏東鎮東勝村。任務確定後,廳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對東勝村的包扶工作,抽調精兵強將組建工作隊開始駐村,挨家挨戶走訪,摸准實際情況,謀劃脫貧事宜,制定脫貧措施,全力幫助東勝村走出貧困的泥潭。

  東勝村地處偏遠,村集體經濟薄弱,村內路始終沒有實現硬化,出行難始終是困擾村民的頭疼事。工作隊在走訪中了解這一情況後,及時上報廳領導。廳主要領導隨即帶領班子成員和專家到村免費為東勝村編制了道路修整專項規劃,並召開會議進行專題研究,終於高質量地改造完成了村內路8.1公裡。同時,又於2018年為東勝村鋪設人行步道2600延米,安裝步道板磚3萬塊和500多米的鐵藝柵欄。2019年,針對農民春種秋收時農產品運輸的堵點、難點問題,又幫助東勝村爭取扶貧專項資金近50萬元,維修1900延米的田間路,極大地改善了農民的生產條件,使村民告別了『泥巴路』,實現了幾十年的夙願,嘴角都揚起了幸福的笑容。

  針對村裡沒有垃圾箱,村民生活垃圾亂倒的落後局面,省住建廳又協調資金10餘萬元,為東勝村建設了日處理能力2.5噸的閃蒸礦化垃圾處理站,可輻射周邊五六個村屯共同使用。垃圾處理站建成後,垃圾清掃回收方面仍然存在短板,省住建廳又協調市住建局為村裡贈送了兩臺垃圾清掃車,協調縣城管局投放了160個分類垃圾箱,形成了『分類、收集、轉運、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體系。『我們村裡現在可乾淨了,省住建廳真是為村民乾了一件大好事呀!』村民逢人就高興地介紹。

  綏濱縣地處黑、松兩江交匯的三角洲地帶,地下水鐵、錳嚴重超標,各村吃水多用錳砂過濾。為了讓村民吃上安全水,省住建廳積極發揮行業優勢,協調省規劃院免費為東勝村編制了《村莊建設規劃》,選派專業技術人員到東勝村找問題、測水質、定措施,幫助東勝村更換了13噸自來水過濾錳砂和部分供水設備,並定期派人對水質進行檢測和設備維護,村民飲用水全部達到了國家標准。

  東勝村之所以貧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產業。為了讓貧困群眾徹底拔掉窮根、增收致富,省住建廳將東勝村產業項目發展作為推動貧困戶脫貧致富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傾盡全力探索產業扶貧新路子。委派專人多次進行實地踏查,根據東勝村的地理條件和資源優勢,確定將林下養殖作為扶貧產業的重要途徑,爭取省級扶貧專項資金40餘萬元用於養雞場建設。為了提高貧困群眾的養殖能力,省住建廳又聘請專家到東勝村開展專場培訓,並通過網絡等途徑,隨時更新最新的養殖技術。林下養雞產業如期落地後,為貧困戶累計增收3.7萬元。同時,又積極幫助村民落實小菜園、大鵝養殖等一系列產業扶貧政策,並委派專人利用網絡營銷平臺,幫助農戶推銷甜玉米、雜糧、青菜、大鵝等農產品。此外,還發展了農機合作社等一批好項目,使每個貧困戶都有兩個以上的扶貧產業鏈接,戶均增收1700餘元,帶動貧困群眾實現持續穩定增收。

  曾幾何時,住上安全房一直是東勝村貧困群眾的美好願望,村民這一多年的夙願也在這次脫貧攻堅中得到了實現。這不,貧困戶曲成林自從住進了新房子,甭提有多高興了。曲成林家原來的兩間住房有30多年了,被確定為危房,每逢下雨是他全家最擔心的時候。省住建廳為村民落實好政策、修建新住房,讓他過上好日子的勁頭越來越足了。據了解,自省住建廳定點包扶以來,先後為東勝村投入資金43.5萬元,改造危房27戶,使東勝村的貧困群眾全部住上了暖房子。 短短三年多的時間,東勝村的老百姓就走上水泥路,喝上了達標水,住上了安全房,並且還有了致富產業,足不出村就可以有活乾、有錢賺。他們從心裡往外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幫扶單位的真情付出。采訪中,省住建廳領導一再表示,下一步,他們將把鞏固和擴大脫貧攻堅成果作為重點,繼續堅守陣地。他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個產業發展、環境宜居、村民樂業的東勝村一定會以更加美麗的姿態展現在人們面前。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