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6月5日訊 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近年來我省著力提昇生態環保扶貧能力,建立健全生態扶貧長效機制。通過加強對重點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評估、考核和財政轉移支付,加大水氣土污染防治、生態修復保護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舉措,進一步推動生態環保扶貧取得成效。
據了解,按照中央部署,我省各類生態環保專項資金適當向貧困地區傾斜,逐步提高貧困地區切塊分配因子,支持貧困地區按規定加強資金統籌整合使用,提高專項資金使用效益和效率。尤其在推進貧困地區美麗鄉村建設方面,我省從生態保護入手,強化全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據統計,2016年-2019年省級財政共投入1.2億元,完成1200個建制村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綜合治理任務。2018年和2019年,分別在人居環境整治資金中,撥付660萬元和2684萬元,用於青岡、蘭西、湯原、林甸等貧困縣人居環境改善。
為支持貧困地區水污染防治項目建設,提昇水環境質量,我省共安排專項資金1.2億元,重點支持7個貧困縣8個項目建設。加快推進45個地市級飲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內222個村屯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工程,組織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排查。共劃定貧困縣縣級及以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1000餘個。
同時,我省著力加強貧困地區大氣環境污染治理,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散亂污』企業治理完成率76%,完成11個行業的排污許可證核發。優化能源結構,穩步推進冬季清潔取暖,淘汰縣級城市建成區每小時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1137臺。針對露天秸稈焚燒問題,我省實施嚴格問責,對露天焚燒秸稈的寧安、肇源、克山、泰來、齊齊哈爾市梅裡斯區等縣、市(區)進行約談,並兌現獎勵規定,啟動懲處程序。
此外,我省深入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優化土壤環境質量。開展土壤環境質量詳查,加快推進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整治,開展全省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禁養區總數量達2725個、總面積達6.15萬平方公裡。加強畜禽污染防治,全省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73%,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80%。
我省還加強貧困地區生態保護工作,助推綠色發展。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推進示范創建,出臺《環評審批服務重大項目十項措施》,編制『三線一單』,引導貧困地區產業轉型、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