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6月8日訊 由黑龍江省政府和國務院國資委共同舉辦的『深化國企改革,助力龍江振興』視頻會議8日下午舉行。自2010年開始,我省頻頻舉行有關央地合作的『鵲橋會議』,簽訂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經濟效益好的合作項目,讓央地合作之花競相開放。習近平總書記在我省視察時強調,駐省央企要積極與地方協同發展、融合發展。這又為龍江與央企深化合作、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當趨勢與政策相作用,資金與資源相結合,科研與技術相碰撞,央地合作的金字招牌正在黑土地上熠熠生輝。
央地攜手聚焦『高大上』產業項目
央地合作一出手,瞄准的必然是尖端領域。
燃氣輪機產業園堪稱我省與央企合作的成功范例。
2012年,中船重工、703研究所與我省聯手打造燃氣輪機產業園,目的是充分利用中國船舶集團公司裝備制造優勢和黑龍江省科研院所、高校的資源優勢,形成產學研一體的強大產業鏈條,切分民用燃氣輪機領域的大蛋糕。為此專門成立的中船重工龍江廣瀚燃氣輪機有限公司,是產業園的領軍者,公司生產的首臺國產海上平臺用25MW雙燃料燃氣輪機發電機組已在渤海某石油平臺累計運行超4000小時,打破了國際壟斷,提高了核心能源裝備自主化水平。
龍江科技,可以入海也能登天。哈爾濱航天恆星數據系統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黑龍江省、航天五院和哈爾濱市四家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背景下成立的高科技企業。
哈爾濱航天恆星總經理梁志國介紹,自成立以來,公司充分發揮航天科技集團的資源與技術優勢,以天空地一體化應用技術為核心,結合我省資源稟賦,積極開展國家級產業項目申報,大力發展黑龍江省北斗導航及衛星遙感應用產業。自成立以來,累計為黑龍江申請產業補貼1.5億餘元,項目建設總規模超過5億元。
6月的大慶市龍鳳區大慶石化煉油結構調整轉型昇級項目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作為省百大項目、大慶和我省『油頭化尾』頭號工程,該項目計劃總投資41.8億元。預計到今年10月,大慶石化原油實際加工量將達到1000萬噸,具備『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規模,成為大慶建設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的中堅力量,大慶『大煉油』的產業夢想將變為現實。
一個個高大上的產業項目,都是我省與央企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更長時期實現深化合作、深度融合的重要標志。記者采訪中了解到,近年來我省與央企頻頻對接,僅在2016年9月就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簽署了4個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成為我省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深化改革紮根黑土謀求大發展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頭戲。
2014年,由央企中林集團和綏芬河友誼木業投資25.5億元合作建設了國林木業城。央企搭建平臺、引入資金,民企聚攏成拳、集體唱戲的模式,吸引了59家中小型木材加工企業,原料、技術可以在園區內共通共享,商貿流、資金流、信息流、人纔流、技術流高度融合。2019年,國林木業城園區實現營業總收入72億元,工業產值30億元,利稅總額1億元,解決就業人員2000餘人。
隸屬於中國兵工集團的哈爾濱第一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哈一機』),旗下拳頭產品『蟒式地形車』有很好的民用前景。2015年,哈一機以『蟒式地形車』研發團隊為主,試水混合所有制改革,獲得我省的大力支持。2016年12月31日,北方防務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注冊成立,2017年6月8日正式掛牌,一個僅有13人、平均年齡纔30多歲的管理團隊與公司的命運聯系在了一起。一年多後,『蟒式地形車』已經獨霸國內市場。
哈爾濱航天恆星數據系統科技有限公司也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范例,在2016年引入本地資本完成股權多元化改造後,形成了央企控股、地方參與的股權架構,不但惠及地方發展,也成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在地方發展的觸手。
國企與民企攜手,地方與央企『混血』,國有企業改革大步向前,既放大了國有資本功能,又支持民營企業和社會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為我省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注入了新鮮活力。
踐行責任為龍江抗疫保駕護航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2020年春節期間,疫情突如其來,駐我省央企挺身而出,積極承擔起抗擊疫情保障者的角色,發揮防疫復產『國家隊』作用。
——22家主力央企熱電聯產企業多措並舉增加煤炭儲備,為百姓居家防疫提供『暖屋子』。
——保障網絡通信安全暢通,郵政快遞及時順暢,強化金融服務。央企金融機構積極參加百大項目政銀企對接,意向簽約2510億元。
——積極支持納入再貸款全國性名單和中小企業穩企穩崗基金名單的企業,為32戶企業發放再貸款15.29億元,為101戶企業發放其他貸款149.37億元,為212家中小企業發放貸款9.7億元。
——切實履行社會責任,82戶央企挖掘就業崗位2465個,21戶制造業央企通過各種渠道新增就業人員1670名。
疫情發生後,駐我省央企成為抗擊疫情中一支不可忽視的中堅力量。大慶油田、大慶石化、哈石化等工業領域重點企業及電力熱力供應、郵政通信領域駐我省央企,始終堅持生產運行,發揮帶頭作用。中糧生化肇東公司、昊華化工等企業提前復工,開足馬力生產,保障了防疫物資供應。146戶規上工業央企克服困難於3月18日全部復工復產,比當日全省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高近6個百分點。
一季度,規上工業央企有55戶實現營業收入增長,佔比37.7%,比全部規上工業企業佔比高4.7個百分點。哈電集團、一重集團等重點央企逆勢上揚,經濟效益顯著提昇,為穩住我省經濟基本盤發揮了較好作用。
身為『國家隊』的央企紮根地方,收獲雙贏碩果。相信乘著此次央地合作的浩蕩東風,雙方攜手,結伴而行,融合發展,將開啟龍江振興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