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報6月10日訊 記者從哈爾濱地鐵集團獲悉,日前,哈爾濱地鐵3號線安通街車輛基地施工正酣。該項目預計明年6月底主體竣工。
佔地相當於60個足球場可容納72列地鐵
安通街車輛基地位於哈市香坊區紅星街以東、規劃安通街以北、規劃城市三環路以西區域,該地南北寬451米,東西長1295米,總佔地面積為43.71萬平方米,佔地面積相當於60個足球場,將滿足72列地鐵車輛停放。
車輛基地共分五大區,即車輛運用及工程車庫區、車輛運用及工程車庫前岔行區、檢修庫區、檢修庫前的岔行區以及卸車場區域。安通街車輛基地為寒地地區佔地面積最大的車輛基地,同時,這裡還將建成我國最長1240米的地下試車線。
目前,安通街車輛基地已有11家施工單位參與建設,施工人員共計870人。施工現場有挖掘機、裝載機、旋挖鑽機、長螺旋鑽機、塔吊、履帶吊等大小機械設備100多臺。據了解,各個作業場地每天所需鋼筋200噸,混凝土2500立方米。
多層作業『承臺』施工陸續展開
面對安通街地形東高西低落差大,地表結構復雜,地下粘土及地表水多,給基坑挖掘和混凝土澆築帶來的施工難點,中交一公局集團哈爾濱地鐵項目部負責人及各專業工程師每天現場辦公,及時指導解決施工中的難點,現已挖掘基坑100餘個,樁基混凝土澆築完成7000個,完成目標工作量的60%。
面對試車線基坑深、坡度大、作業面小等施工難點,采用臺階分層法施工,2米為一臺階,最深處可達17米,需分8個臺階面作業。從4月施工截止到目前,試車線已累計挖運土方3600立方米,預計可制作『承臺』1530個。
地上地下防內澇、防沈降、防震一體化設計
檢修庫地面標高比周邊開發地塊都要低,存在內澇風險,要創新場區防內澇措施。一是周邊開發區域向市政道路側放坡;二是蓋上邊緣設置截水牆,防止蓋上雨水溢流;三是蓋上邊緣適當區域設置與開發區域相連的導流水槽。這樣不僅有效地解決了檢修庫下壓後內澇的風險,保證了方案的可行;同時,車輛段廠房建築結構和上蓋物業開發建築結構同步設計規劃,形成一體化建築模型,混凝土澆築樁基礎,最深處可達37米,錯落有致、合理分縫,使梁體結構更結實,達到抗壓、抗沈降、抗震的目的。
該車輛基地采用『地鐵+物業』的模式,將車輛基地設置在地下,上面用於住宅或商業開發建設,這樣既節約利用土地,又優化城市空間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