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搬進新居的李淑榮(左)。記者劉心楊攝
黑龍江日報6月11日訊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如今,我省已取得全省20個國家級貧困縣、8個省級貧困縣全部退出貧困序列、1778個貧困村全部退出摘帽的關鍵性進展。
脫貧攻堅是必須打贏打好的硬仗。脫貧攻堅全面收官面臨的任務十分艱巨,還有不少硬仗要打。『最後的貧困』是那些尚有困難還未走出貧困的人家,對於他們,需要一家一戶找對策,幫他們摘下頭頂上沈重的『窮帽子』。
在林甸縣東興鄉紅陽村,貧困戶李淑榮牆上有個『賬本』,那是一份『貧困戶收入及政策措施落實情況一覽表』,很長時間以來,這個『賬本』上都是好多『0』。如今,這上面的數字豐富起來。李淑榮說:『年底前我家肯定能脫貧。』
有說這話的底氣,對於李淑榮來說可不容易。李淑榮和老伴殷長發身體都不太好,年邁不能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導致家庭財產收入一直為『0』。2014年,李淑榮家被識別為貧困戶。目前,她家成為全村『最後的貧困戶』之一。
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後,2018年和2019年,老伴殷長發連續兩年被聘為村裡的生態護林員,今年還被聘為村裡的保潔員,這樣一來,老兩口的工資性年收入都將過萬元。同時,他們把家裡的地流轉出去,每年收入3400元,加入了兩個扶貧項目,年收入5000元。
現在,李淑榮家牆上的『賬本』每個項目都寫著不小的數字。在『財產性收入』這一欄,記者看到是8400元。原來,李淑榮家依托金融扶貧政策,辦理了5萬元的扶貧小額貸款,加入奶牛了養殖項目,在豐勝牧場托養奶牛1頭,每年這頭奶牛給她家帶來2000元的收益。此外,她家還加入福源生豬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利用扶貧小額貸款建設豬捨,享受豬捨出租收益,年收益3000元。在工資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之外,李淑榮一家轉移性收入近7000元,主要包括地力補貼、低保金和殘疾人補貼三項。
因病致貧的李淑榮家,現在由政府出資代繳了基本醫療保險保費,還為家庭成員購買了補充醫療保險,每人保費248元。『年紀大了,就怕生病,當初成為貧困戶也是身體原因,現在享受慢性病補貼,看病基本不花啥錢,最大的難題解決了。還有啥理由不脫貧?』李淑榮說。
『你家房子又寬敞又亮堂啊!』接著記者誇贊話茬李淑榮說,這房子也是政府給蓋的,我是和兒子一起合蓋的房子,這大房子住著心裡都亮堂。
這個夏天,李淑榮家裡的小園裡長滿青菜,小院裡養著20多羊和大鵝。駐村乾部時不時幫老兩口算算收入,這個兩口之家人均純收入12000餘元,離著徹底摘掉貧困戶帽的日子已經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