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樺川縣:解決物質和精神雙脫貧『最後一公裡』
2020-06-13 09:40: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春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6月13日訊(記者 王春穎)在脫貧攻堅實踐中,佳木斯市樺川縣堅持走脫貧攻堅與扶志扶智相結合之路,創新扶志扶智『思想扶貧』載體,將思想扶貧列入全縣14個扶貧專項推進組推進實施,大力實施扶志氣、扶文化、扶智力、扶能力、扶風氣、扶制度『六扶』舉措,最大限度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推動解決物質和精神雙脫貧『最後一公裡』。

  創新陣地載體夯實思想教育平臺

  重點建強縣村一大一小兩個思想扶貧教育基地。創新建立脫貧攻堅故事館,以講述貧困戶、駐村工作隊、幫扶乾部故事為主線,拍攝上萬張扶貧照片素材,采訪近百人的感人故事。通過圖片、視頻資料、實物展示等,講述全縣脫貧攻堅湧現出的好人好事、好經驗、好做法。在豐年、集賢等村,以創業史、奮斗發展史、脫貧攻堅事實為主要內容,建立紅色村史館,弘揚勵志奮進拼搏向上的樺川精神。建立覆蓋所有村的村史長廊,重點展示脫貧攻堅以來家鄉巨變,激發村民建村、愛村、護村熱情。

  依托政府、幫扶單位、愛心企業、社會團體等捐贈資源,建立覆蓋所有行政村的『扶貧1+1』愛心超市,通過設立發展生產、勞務就業、孝敬老人等獎項,鼓勵村民用表現換積分。村民通過發展庭院經濟、開展垃圾分類等方式,換取愛心超市積分,獲得物質獎勵,讓貧困戶丟掉懶氣、惰氣、怠氣,由裡到外生成志氣、骨氣、底氣。

  打造『賣貨郎』系列公益扶貧品牌,培育媒體脫貧『網紅』,通過新媒體宣傳推介,幫助脫貧戶銷售農產品、提高致富增收能力。縣領導走進扶貧產品淘寶直播間,親情推銷『星火大米』等全縣特色農產品,網友熱情回應,紛紛點贊下單。開通抖音平臺政府官方賬號,發布全縣各鄉鎮、各帶貧企業、帶貧合作社的扶貧產品生產流程、民俗風情及農村日常生活等短視頻增加粉絲量,以直播的形式幫助全縣各帶貧企業、帶貧合作社、脫貧戶銷售農副產品。目前,已舉辦網紅培訓班1次,培訓網絡代表19人,線上線下、鄉鎮帶貧企業負責人100餘人,拍攝產品抖音微視頻20多部。

  創新幫扶模式開展立體靶向扶志

  駐村乾部、工作隊每月開展一次和貧困戶的見面會,通過講政策、解疙瘩、解難題的方式,提振貧困戶信心,加強乾部對貧困戶同頻共振。通過開展主題班會、座談交流會、宣講報告會等,增強貧困戶脫貧致富信心。縣、鄉、村組織召開『自食其力』脫貧典型宣講報告會。每名幫扶乾部深入幫扶農戶『一對一』精准政策講解,幫助謀劃脫貧產業,提昇脫貧致富本領。

  樺川縣在確保貧困群眾每戶擁有一兩個產業扶貧項目保證穩定增收的同時,還注重提高貧困群眾致富技能和捕捉市場基本能力。通過技能培訓、勞務協作、開發崗位、車間吸納等措施,幫助貧困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技能就業、穩定增收。蘇家店鎮蘇家店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王玉紅,丈夫鄭德華因腰間盤突出不能乾重活,主要靠土地流轉維持生計,家裡兩個孩子都在上學。2018年,王玉紅通過參加縣婦聯舉辦的手工編織培訓班,學到了一技之長。要強的她利用免費為酒廠打掃車間衛生便利條件,收集塑料包裝帶編織手工筐。同時,幫扶人、駐村工作隊還幫助她想辦法、謀思路。駐村工作隊長自費在網上幫助她購買了顏色鮮艷的塑料包裝帶和膠槍,讓她創新編織品種,五顏六色、精致美觀的收納筐、浴筐、水果筐、垃圾筐等新產品也應運而生……隨著產品的多樣化,精細程度的不斷加深,手工編織筐附加價值隨之增加。通過幫扶責任人和工作隊通過親友相傳、微信朋友圈轉發等方式大力推廣,王玉紅的編織品深受歡迎,質量優良的手工編織筐通過網絡宣傳遠銷到北京和天津,得到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她也於2018年脫貧。如今,王玉紅經常說:『我雖然貧窮,但是腦子不能貧窮,我得憑借自己的努力摘掉窮帽奔小康。』

  創新引領路徑築牢三層組織保障

  樺川縣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抓好黨建促扶貧,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配強鄉村乾部保障脫貧,實施鄉村乾部『強能力、提素質、聚合力』工程,通過舉辦鄉村乾部脫貧攻堅培訓班、開展『過篩子』式扶貧測試、舉辦訪談擂臺賽等方式,全面解決鄉村乾部脫貧攻堅能力不足問題。

  建強黨員隊伍保障脫貧,創新開展『奪旗爭星』活動,在村級黨組織中開展奪取基層黨建、美麗村莊、集體經濟等『五面紅旗』評選活動,在農村黨員中開展爭當『學習示范星』『組織紀律星』『遵規守法星』等『十星級』黨員評定活動;實施『織網工程』,以行政村為單位,以黨員為引領,帶動網格內先進群體,開展網格化服務、管理,形成『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網』的格局。實施『五亮一掛』工程,農村常住黨員亮身份、亮承諾、亮職責、亮星級、亮聯系方式和掛黨員戶牌達到100%,推行黨員『傳幫帶』『一帶三』、黨員包街區等活動,黨員榮譽感和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凸顯。

  築強駐村幫扶隊伍保障脫貧,縣黨政主要負責人率隊赴河南、四川、江西和黑龍江省內先進地區等考察學習,外地先進的工作經驗成為指導年輕後備乾部、『三門乾部』開展駐村扶貧工作的金鑰匙。開展基層黨組織『18385』典型示范工程,每年鄉鎮確定2個重點村進行提昇,鄉村發揮自主創造能力,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借鑒的黨建典型,其中蘇蘇村的『十星級』黨員評選活動在全省進行推廣,形成了由點到面的提檔昇級。

責任編輯:姜繼周

【專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