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樺川縣星火村:星火燎原照亮致富新出路
2020-06-13 11:03: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 王春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6月13日訊(記者王春穎)隨著『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采訪報道活動第一小分隊的腳步,11日,記者來到新中國第一集體農莊——佳木斯市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星火村。

農戶的『小菜園』。

星火村特色村寨民宿項目。

  進入星火村,遠遠就聽到了笑聲。遠看一幢幢整齊的樓房,一條條乾淨整潔的街道,一片片綠油油的庭院作物;近看,幾位身著朝鮮族民族服飾的老人在廣場打著門球,一張張幸福的笑臉,一幅朝鮮族風情的畫面映入眼簾。

  星火村隸屬於佳木斯市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是新中國第一集體農莊發源地,也是中國農業合作化經營的發源地。星火村牢牢把握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著力點,讓全體村民共享發展成果,走出了一條強村富民的新路子,取得脫貧攻堅階段性勝利。

  星火村廣場上,一名身著朝鮮族服飾的女士笑看著打門球的老人們,她是星火村婦女主任韓柳花。據介紹,改革開放之初,星火村村民依托朝鮮族民族語言優勢,輸出了大量青壯勞動力到國外和國內沿海等城市打工,村內勞動力逐漸減少,出現了土地無人耕種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村兩委承擔起了全村土地集中發包的重任。通過把全村土地實現集中流轉給合作社,村民帶地入社成社員,由合作社統一種植米質好、銷量好、市場認可度高的星火大米,社員既可在合作社進行勞務輸出,獲取打工費用,也可享受土地承包費和到秋的二次分紅,極大地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戶均可增收2000元。同時,星火村非常重視村機動地的管護,村內機動地實行一年一發包,地價隨行就市,避免了簽訂長期發包合同後地價上漲帶來的損失。『我們村很多年輕人都外出務工,閑置的房屋多達115個,空巢的老人也多,非常適宜發展庭院經濟,幫助農戶增收。』韓柳花介紹,除卻農戶自家種植所需作物,剩下40個左右的閑置庭院,由村老年人協會組織帶領村內老人統一種植辣椒、蘿卜、白菜和豌豆等作物。『農作物摘下來直接銷售,利潤很低,我們就想借助自身民族美食受到大眾歡迎的優勢,對食材進行加工進而銷售朝鮮風味美食。』她說,比如辣椒,經過晾曬做成辣椒面,一斤售價約在15至20元,利潤遠高於普通農作物辣椒。這種庭院經濟並食品加工,戶均增收1000餘元。

  在星火村,一座高12米、長36米磚木結合的寨門十分搶眼。沿著村裡修整的街道,兩側都是朝鮮風情的民宿,純白的瓦房,屋檐青灰色,傳統簡潔。這是星火村在2018年推進實施的『星火莊園壹號民俗村寨』項目,是集民俗體驗、鄉村體驗、農業觀光、休閑娛樂、養生康體於一體的旅游項目。該項目總投資7000萬元,佔地面15.88萬平方米,主要建築有村史博物館、接待服務中心、民族飯店、長短期出租特色民宿、休閑廣場、垂釣和荷花觀賞、采摘園、文體活動中心、電影院等設施。村集體以集體土地為資產入,建成後享受效益分紅。

  據開發商黑龍江梓瑞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波介紹,項目區主體建築全部采用朝鮮族青瓦白牆『四面坡』式風格,從大門入口開始,民宿群及各景點渾然一體,遙相生輝,實現了建築形態、使用功能與朝鮮族特色風格的完美結合。該項目於2019年3月開工建設,截止到目前,已完成33棟民宿住宅主體建設,146棟老民房正在進行『穿衣戴帽』式改造。6月28日將盛裝迎客。

  項目區內已建成1棟溫室大棚、23棟冷棚和4000平方米的垂釣園,項目采取租貨經營方式,承租方用於花苗培育、果蔬采摘和垂釣項目,村集體可實現每年增收5至6萬。『在項目內,我們計劃僱傭村內力所能及的老年人進行簡單的勞動,特別是在民族舞等民俗展示、食品制作技能展示等方面,展示原汁原味的朝鮮族民族風俗魅力。』陳波說,特色村寨項目預計可實現年接待游客21萬人次,年銷售收入可達4000萬元,年繳稅金300萬元,安置就業崗位180個。

責任編輯:姜繼周

【專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