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搜 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富錦市象嶼金谷全產業鏈項目:科學儲糧高價收糧 農戶賣糧『心有底』
2020-06-16 16:21: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春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6月16日訊(記者王春穎)日前,隨著『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采訪報道活動第一小分隊的腳步,記者走進富錦市象嶼金谷全產業鏈項目。

富錦市象嶼金谷全產業鏈項目儲糧罐體

生產加工車間監控操作室,實現科學智能生產

  在富錦象嶼金谷農業產業鏈綜合服務園區裡,記者看到許多用以儲糧的罐體和平板房。很多記者感嘆於如此之多的罐體和平板房,『開車都要走這麼久!』

  富錦市象嶼金谷全產業鏈項目是2015年2月由廈門象嶼集團與黑龍江金谷集團兩家大型企業投資興建,是集農業聯合社、農業種植、糧食收購、倉儲物流、貿易銷售和糧食加工於一體的三產聯動現代化農業全產業鏈項目。項目佔地面積318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80億元,已完成投資66億元,建成500萬噸倉儲及配套設施、年運量達300萬噸物流配套設施及5條鐵路專用線、75萬噸玉米深加工項目及下游配套產業和自備電站、污水處理廠。

  項目搭建綜合化種植服務平臺,采取多種形式與農戶及合作社開展合作種植,形成以銷帶產、協同發展的格局。2020年截止目前,農業合作種植訂單5.9萬畝。打造現代化糧食倉儲基地,建成500萬噸倉儲及配套設施,糧食生產收購及倉儲區域包括日烘乾能力1000噸的烘乾塔20座,單倉倉容3.3萬噸的高大平房倉107棟、單倉倉容1000噸的簡易立筒倉835個,現有糧食總庫存392萬噸。截止2019年,累計實現總產值53.2億元。

  項目建設了糧食深加工項目,一期75萬噸玉米深加工項目,產品以淀粉、玉米油、纖維飼料為主,於2016年2月開工建設,同年10月竣工投產,帶動就業500餘人。截止到2019年,累計實現總產值47.71億元。2019年,企業加工玉米82.19萬噸。

  此外,項目還打造了糧食物流交易集散中心,建成年發運量300萬噸的物流配套設施及鐵路專用線5條,日裝卸能力1萬噸,於2016年10月實現通車運營。建設了糧食交易市場,形成了產區、銷區縱向聯動,食品加工產業鏈上下游縱向延伸的一體化發展格局。2019年,共交易集散糧食64.2萬噸。

  『現在的實際庫存達420萬噸,能夠保障13億人口10天的糧食供應。而這僅僅是象嶼在黑龍江布局九大區域中的一個縮影,整個象嶼在黑龍江的布局是1750萬噸。』富錦市象嶼金谷生產部經理辛紅陽介紹道。辛紅陽是土生土長的富錦人,他在富錦市象嶼金谷的4年時間裡,見證了富錦和企業的變化和成長。富錦象嶼金谷的收購半徑能達到150公裡,解決了富錦及周邊縣市近8萬農戶賣糧難的問題。日最高收購量曾超7萬噸,按照每輛車40噸計算,每天會有2000多輛車進入園區賣糧。

  經過檢驗、檢重、卸車、結算,農民從把糧食帶進產業園區到收到糧款,整個過程僅需要45分鍾就能完成。自動化收糧系統大大提昇了雙方買賣糧食的效率。每年,來自周邊玉米合作社的82萬噸玉米被深加工成各種產品,包括玉米淀粉、酒精、玉米毛油、胚芽餅、玉米胚芽粕、味精、磷酸氫鈣等等。『我們合作社每年直接給象嶼金谷交2000噸玉米,沒有中間差價了,還優先收購。今年合作社3000畝的玉米,按照時價每斤多一分錢和公司簽了合同。銷路有保障,種地更踏實了。』興隆崗鎮永富玉米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成林說,周邊種的近100多萬畝的玉米都被象嶼金谷收購加工了。

  看著一幢幢罐體和平板房,辛紅陽說,每個糧倉裡面有288個檢溫點,某一個區域糧溫發生變化的時候,電子智能保糧系統就可以實時地進行報警,產業園區保糧員通過手機也能觀測到這些檢溫點的數據。這套電子智能保糧系統還可以實時觀測糧倉內部的具體情況,一旦發生糧情會第一時間自動進行通風調度、人員調度等,實現了科學保糧和科學管理。

  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糧食能夠安全儲存,糧食能夠不愁銷路,這是服務國家糧食戰略的最朴實作為,也是農民們最期待走向的小康生活。

責任編輯:楊禹

【專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