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200萬袋菌包落地林甸 讓村民『耳』目一新
2020-06-17 09:03:16 來源:大慶網  作者: 劉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6月17日訊 走進林甸縣鶴鳴湖鎮隆山村,村民王日財正帶領3名農婦對16萬袋地擺木耳的菌包做簡單的打理。『可別小看地上這些「小家伙」,再過10多天左右就能長出木耳,8月份就可進入收獲期,一袋菌包所產出的木耳曬乾後在1兩左右。』王日財抿著嘴指著地上讓自己『耳』目一新的菌包說。

  『這塊地原來是沼澤地,最深的沆達到3米多,今年縣裡有木耳扶貧項目,通過村裡爭取,項目成功落地,木耳基地共1.1萬平方米,擺了16萬袋菌包,可以解決全村40人的就近務工,還能輻射到25戶貧困戶。』隆山村駐村工作隊隊長鄭國民說。

  同時,駐村工作隊聯系了縣裡的網絡銷售平臺,平臺將以超出市場價5元的價格對產出的木耳進行收購。為讓項目的收益分配更合理,扶農助農效果更明顯,村裡制定了淨利潤分配比例。

  『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我們拿出30%作為勞務安置就業費,再拿出20%的收入,建立救助基金,解決沒有勞動能力、大病救助和困難救助的貧困戶、邊緣戶的增收問題,剩餘的收入作為村集體的積累,壯大集體經濟。』鄭國民說。

  林甸縣農業農村局主任科員宮洪財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購買一袋菌包投入1.8元,能產乾木耳1兩左右,目前市場售價3元左右,一袋菌包的毛利潤1.2元,拿16萬袋菌包計算,毛利潤在19萬元左右。

  據了解,林甸縣加大招商引資和重點項目建設、重點工程推進力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確保引進項目早落地。今年年初開始,為調動木耳種植戶積極性,鼓勵社會資本、合作社及廣大農民參與木耳種植,經過深入調研和征求建議,制定了木耳產業發展扶持意見。

  掛袋種植、地擺種植、規模經營……按照不同的種植模式,縣政府明確、細化不同的補貼標准。另外,貧困戶從事木耳種植的,再適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同時支持村集體使用涉農整合資金及產業項目收益金發展木耳產業。符合貼息條件,並提出貼息申請的,年末按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基准利率進行貼息。

  『林甸縣下轄8個鄉鎮、4個農場,在扶持政策的激勵下,已經有6個鄉鎮、1個農場發展了木耳產業種植項目,目前種植200多萬袋菌包,有些農戶已開始采收。』宮洪財說,『為確保木耳產業項目切實發揮實效,縣政府成立了服務專班,解決農戶在種植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協調菌包生產企業全程為種植戶提供技術保障;通過宣傳、鼓勵、引導種植戶由傳統的「單打獨斗」向合作化規模化方向發展。』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