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0日訊(記者 張雋珊)哈爾濱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辦公室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住宅小區(村屯)外來人員常態化管控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住宅小區(村屯)都要明確管控主體,壓實管控責任。建立市、區縣(市)、街道三級巡查制度,對所轄小區(村屯)實行不定期、全覆蓋明察暗訪,及時排查和解決問題,督促落實各項小區(村屯)管控措施,對防控措施執行不力、不到位的要嚴肅處理,堅決守住疫情防控社區防線,確保社區發揮『哨點』作用。
通知指出,鼓勵各地區探索『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突出用技術手段加強管理,凡進入小區(村屯)人員都要做到『四必』:必須戴口罩、必須掃『龍江健康碼』、必須測量體溫、必須核對身份,切實守住門、管住外來人。凡允許進入小區車輛,管控人員既要查驗車輛駕駛人員,也要按『四必』要求查驗同乘人員,確保排查管控無遺漏。
凡境外和國內疫情中、高風險地區抵返哈人員,抵達前向所在社區(村屯)報告人員姓名、聯系方式、抵達時間、交通方式、健康狀況等信息,社區(村屯)做好登記備案,納入社區信息庫管理並及時報告屬地指揮部。各地區要隨時關注國內疫情風險等級變化,及時按省、市指揮部管控要求調整管控措施,對來自中、高風險地區抵返哈人員一律采取集中隔離+居家隔離措施,對來自疫區低風險地區抵返哈人員一律先集中醫學檢測再實行居家隔離管理,一旦發現有發熱、咳嗽等癥狀的,要第一時間報告並安排就近到發熱門診就診,確保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凡具有小區內外雙向出入口的商服,一律改為單向通道,實行一口進出,堵住外來人員進入小區管控漏洞。臨街商家要切實擔起主體責任,街道社區要負起監管責任,並嚴格落實測溫、掃碼、戴口罩要求,凡執行不到位的,要立行立改,整改達不到要求的要嚴肅處理。凡『龍江健康碼』顯示為『黃碼』或『紅碼』的非本小區(村屯)人員,一律不得進入,並第一時間向屬地指揮部報告。
進入住宅小區(村屯)探訪探視需每日進出者實行『一次申報、長期有效』。對照顧老人、幼兒、病患等日常生活、頻繁進出的外來人員,由本小區(村屯)居民向物業、社區(村委會)申報登記外來人員姓名、事由、住址、聯系方式、身份證號等信息,經核實後按照本小區(村屯)居民管理。如更換外來人員,需及時申報更新相關信息。本小區(村屯)居民要合理安排親屬探視,原則上每次只接待1家親屬、不超過3人,並需登記來訪者相關信息,經核實後准予進入,防止聚會、聚餐、聚集,有效降低傳播風險。本小區(村屯)居民家中有危重病人等需短期內接待多人多次探訪探視的,可適當放寬限制條件。
住宅小區(村屯)要設置快遞(外賣)集中配送區域,有條件的可設置消毒箱。凡送快遞(外賣)人員一律不得進入小區(村屯),實行無接觸配送。本小區(村屯)居民申報登記,領取裝修施工人員專用准入證。裝修人員憑證進入,也要測溫、掃碼、戴口罩,每次進場人員數量不超過5人。裝修結束後,專用准入證要收回作廢。對維修水、電、氣、熱、寬帶、家電、家具等實行『即報即辦、當次有效』,經核查、測溫、掃碼合格後方可進入。維修人員要落實個人防護責任,按要求佩戴口罩施工。需連續工作多日的,可按裝修人員管理。對需定期上門開展身體檢查、診療、打掃衛生等服務的外來人員,本小區(村屯)居民要提前向社區、物業申報登記,經核查、測溫、掃碼合格後方可進入。遇緊急情況,可即報即辦。家政服務人員(家庭醫生)上門服務要全程佩戴口罩。對運送家電、家具、建材等大件商品(搬家),實行提前申報、『四必』查驗、即送即走,不能在小區(村屯)長時間逗留。
加強住宅小區(村屯)出租房登記,承租戶要主動向社區(村委會)報告身份信息和租住信息,經登記備案後,按照本小區(村屯)居民管理。暫停日租房、短租房經營。長期租住的要按疫情防控要求限制入住人數,每戶按臥室計算,每個臥室租住人員不得超過2人。凡承租戶由市域外抵返哈的,一律向所在社區(村委會)報告登記出行軌跡。
進入住宅小區(村屯)人員信息申報要真實,物業、社區(村委會)要實行24小時受理,第一時間辦理居民申報登記、外來人員檢查核對等事項,堅決防止人員在檢查點滯留,切實做到不紮堆、不聚集、不誤事。要如實填報外來人員姓名、事由、住址、聯系方式、身份證號、近期(14天)有無旅居中高風險疫情地區等信息,不得故意瞞報錯報。對提供違反本通知行為線索的居民,經查證屬實的、未曾掌握的,每人給予一定的現金獎勵,並為其保密,同一情形被多人舉報,獎勵最先舉報者。對不主動申報信息、不及時報告身體健康狀況、故意隱瞞旅居史的人員,若被確診、疑似新冠肺炎或出現無癥狀陽性感染,其醫療費用(參加醫保報銷後個人承擔部分)、集中隔離觀察費用、醫學檢測費用一律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