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1日訊(記者 王春穎)日前,隨著『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采訪報道活動第一小分隊的腳步,記者走進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中草藥種苗繁育基地。
今年,街津口赫哲族鄉嘉恆中草藥種植合作社建設了中草藥種苗繁育基地,發展特色產業種植,助力農民增收致富。據介紹,合作社於2014年成立,注冊資金1000萬元,在勤得利農場、街津口赫哲族鄉等地建立了500畝中草藥示范區、150畝種苗繁育區和1650畝良種繁育區。今年又投入300萬元資金,在街津口赫哲族鄉建設80畝中草藥種苗繁育基地,種植了防風、白鮮皮、蒼術、返魂草、昇麻、桔梗、黃苓、寒蔥等20多個中草藥品種。合作社按照市場需求調整種植結構,產業收益穩定,有效解決了當地就業難問題。種苗繁育基地預計年產種苗3500萬株,輻射帶動周邊中草藥種植200畝。其中白鮮皮種植5至7年,畝產效益可達10萬元以上;蒼術種植3至4年,畝產效益可達5萬元以上。

記者在基地看到,藥田中有很多婦女在工作,進行除草摘葉。正在噴灑農藥的街津口漁業村村民王洪偉告訴記者,他在基地主要負責配比和噴灑農藥,愛人就是負責除雜草等工作,每天一個人的日結工資能達到150至200元。『我家是貧困戶,能就近務工,還能學到中草藥種植的技術,對我們家幫助特別大,增收也不少,很高興,我們一家也能奔上小康了。』他說,基地特別『無私』,免費教種植技術,讓很多村民都參與到種植實踐中,『向多學一學,學成了希望自己也能創業,種植中草藥,前景很好。』王洪偉說,漁業村有很多村民都在基地打工,由於自己沒有土地,所以以前都是做一些小零活,不穩定掙得也不多。『現在我們和城裡白領一樣了,固定作息上下班,幸福指數特別高,一年能有兩三萬的增收,冬閑時再做點別的副業,小康真的離我很近了。』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技術免費教,怕不怕員工獨立創業,搶基地的生意?項目負責人呂志范笑道:『一點不怕。一是中草藥市場前景很好。二是如果能通過我們的培訓讓村民致富,從而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致富,這是我們基地運行的初心和使命。』每年冬閑時,基地都會統一組織中草藥種植的技術培訓和科技指導,對於鄉黨委評定的貧困戶,基地還會在次年春種時,幫助扶持他們種上藥苗,『3到5年就能收益,實現當年脫貧、兩年致富、三年成為我們鄉中草藥種植主力軍的目標。』很多貧困戶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還在基地打工學技術,為了實現進一步的小康夢,很多村民還想入股基地,學成技術在自家的土地也種中草藥,實現更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