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大慶:產業園區昇級的綠色『考卷』
2020-06-23 09:34:11 來源:大慶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6月23日訊 在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的征程中,大慶加快推動粗放消耗型生態向綠色低碳型生態跨越昇級,建設綠色城市,爭當生態轉型排頭兵,為生態文明建設和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提供了鮮活的『大慶范本』。

  2019年9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自然資源部、國家開發銀行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產業轉型昇級示范區建設的通知》,大慶成為黑龍江省唯一入選全國第二批產業轉型昇級示范區的城市。

  其中,大慶高新區、大慶經開區躋身全國第二批產業轉型昇級示范園區。其中,綠色發展的實踐是重要加分項。

  生態轉型,綠色發展,是大慶轉型發展和實施『工業強市』戰略的主基調,也是承載工業企業和產業項目的產業園區發展的『天花板』。

  既要注重資源節約,又要注重環境保護,既要經濟效益,還要生態效益,對於目前多數產業園區來講,將是不小的考驗,同時也是『魚躍龍門』的歷史性機遇。

  大慶的產業園區不斷夯實綠色發展基石

  進入初夏,在全市各個已經復工復產的產業園區,到處呈現著如火如荼的建設和生產景象。與此同時,一些園區的基礎設施也在不斷昇級,尤其是基於綠色發展理念的基礎建設尤為引人注目。

  為了提昇肇源經濟開發區的綠色發展環境,今年,肇源縣啟動建設了經開區大綠化工程,投入500萬元用於專業綠化,為下一步招商引資、企業發展提供了基礎設施的建設保障。

  肇源經開區負責人邢繼發告訴記者,肇源經開區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不僅在基礎設施上持續投入,在招商引資上,也秉承綠色發展理念,不合乎綠色發展理念的企業堅決不引入。

  『只有夯實了綠色基礎,纔能進一步探索園區的綠色昇級路徑。』邢繼發說。

  未來幾年,大慶將持續發展綠色生態工業產業,這已經是既定的戰略方向。

  以高新區、經開區為重點,輔以省級園區、縣區園區,推動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式改造,布局發展綠色制造、綠色加工、綠色服務項目和企業,切實降低單位產出物質消耗和廢料、廢水、廢渣的排放,著力構建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產業體系。

  肇州縣杏山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已經開始了建設日程。此外,林源園區、宏偉園區、四季青生態工業園、紅崗經濟開發區興隆園區污水集中處理項目建設,也相繼推進,投產後各園區的環境承載力將得到進一步提昇。

  高新區將推進循環經濟發展。提昇高新區三個化工園區『三廢』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能力,擴建完善宏偉和興化園區污水處理廠,新建林源污水處理廠,加快建設光大環保危廢處理中心、康泰循環經濟產業園等環保產業項目。

  經開區要做的是推動能源互聯網建設。加快推進華能大慶清潔能源互聯網項目建設,吸引新能源裝備制造項目落戶經開區。並將林甸、杜爾伯特產業園區納入經開區能源互聯網供電區域,共同做大做強消納產業,進而帶動大慶的能源結構調整。

  『我們在采油五廠附近,批了一塊環保用地規劃,集中發展環保產業相關項目。目前,有危廢及油污泥處理方面的四五個項目在洽談合作。』紅崗區的鐵人工業園管委會主任馬梟告訴記者。

  『我們還不斷引進科技型產業項目,淘汰落後產能,推動產業昇級,不斷夯實綠色發展的基石。』馬梟說,園區現在都有綠色發展的意識,並根據園區的比較優勢和產業定位來摸索切合實際的綠色發展解決方案。

  產業園區綠色發展可帶來多重效益

  綠色園區,是指企業綠色制造、園區智慧管理、環境宜業宜居的產業集聚區,綜合反映能效提昇、污染減排、循環利用、產業鏈耦合等綠色管理要求,是綠色發展理念在產業領域的直接展現。

  隨著生產活動不斷向產業園區聚集,以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代表的產業園區在推動區域工業的綠色轉型方面,可以發揮十分關鍵的杠杆作用。

  八一農大經管學院教授、戰略管理專家韓光鶴告訴記者,綠色產業園區模式著力於綠色創新,強調通過改善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優化產業結構和推動技術進步來實現綠色發展。對園區中的企業來說,綠色發展在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環境效益,大慶高新區取得的綠色發展成績成就有目共睹,是很好的佐證。

  圍繞構建布局合理、錯位發展、功能協調、融合發展的格局,高新區大力推進產業、土地、城區、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多規合一』,『一張圖』規劃建設管理運營,持續打好產城融合攻堅戰,提昇承載功能保障轉型發展。

  產業園區呼喚以人為本,產城融合已成為產業園區未來發展趨勢。所以,園區的綠色發展,不僅僅要宜業,還要宜居。

  宜業當然是要不斷優化功能配套。以重大項目引建需求為導向,不斷加大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水、電、路、氣、訊、熱等基礎設施功能不斷完善,推動園區土地功能復合開發,為項目引進落地建設提供了先決條件。加快推進智慧能源(泛能網)項目,啟動建設熱電站、配電網等設施。尤其是計劃總投資17億元的鐵路專用線,年可為園區企業運送原料及成品800萬噸,為企業及項目發展打通非常關鍵的『最後一公裡』。

  在園區環境管理和資源優化配置方面,高新區始終堅持綠色集約。全面落實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要求,依法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嚴格產業項目准入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標准,同時著手編制主體區規劃環評工作。制定實施安全環保管控治理提昇方案,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入第三方提供專業管控治理服務,充分利用第三方專業、技術力量,全方位支橕生態環境監管。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水源地違規違法環境問題整治,嚴格執行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和『三同時』制度。推廣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技術,推動石油石化裝備領域企業向綠色制造、智能制造轉型昇級。

  宜居則是要面向民生需求,建設學校、醫院、人纔公寓、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商業綜合體等項目,加快發展高品質的現代服務業。目前,高新區城區開發面積達53.64平方公裡,商務貿易、教育文化、餐飲娛樂、高端居住等城市服務功能不斷完善,承載能力顯著增強,已經成為大慶主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去年以來,高新區接連斬獲『2019中國化工園區30強』『中國十佳優質營商環境產業園區』和『2019中國(區域)最具投資價值園區』稱號,綠色發展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日益凸顯。

  『去年,國務院印發《關於推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提昇打造改革開發新高地的意見》,提出加快園區綠色昇級,以高新區為代表的各級產業園區必然要做出更多的探索,接受更多的考驗。』韓光鶴說。

  藍天白雲花草間,煉化裝置巍然屹立。大慶日報資料片

  大慶循環經濟產業園可安全、集中、高效地處置大慶地區可再生廢棄物。資料片

  綠色產業園區昇級的有益范本

  綠色產業園區創建在發達國家不乏成功案例。丹麥卡倫堡工業區、日本北九州工業區、美國查塔諾加產業園區都是典型案例。國內雖剛剛起步,卻已經湧現出一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綠色園區,入選工信部綠色園區名單的已經有四批共119家。

  『國內外的綠色園區范本也可以作為大慶本地園區綠色昇級的參考。』高新區石化產業發展促進中心副主任鄧軍說,比如江蘇工業園區,2017年在全國經開區綜合考評中位居第1,在全國百強產業園區排名第3,先後獲評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園區、低碳工業園區試點、綠色園區示范和能源互聯網示范園區。

  蘇州工業園區在過去的綠色發展過程中,主要實現了幾個方面的綠色化。

  首先是空間布局綠色化。實現生態紅線劃定、公共交通效能提昇、公共服務設施合理布局、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生態景觀綠地覆蓋等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調整。

  其次能源利用綠色化。能源互聯網示范園區建設穩步推進,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分布式光伏、儲能、地源熱泵、新能源汽車組成能源微網,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新能源微電網項目入選國家級示范項目名單。

  第三是資源利用綠色化。工業企業節能低碳化建設效果顯著,實現工信部示范建設四大項目(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全覆蓋。

  第四是基礎設施綠色化。區內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約為98%,所有新建居住建築節能率達65%。

  第五是產業綠色化。以發展服務型經濟、創新型經濟為重點,園區商貿、服貿、旅游、文化等現代服務業及生物醫藥、納米技術、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態勢良好。

  第六是生態環境綠色化。初步形成了一個多層次、多色彩、立體化的生態園林新城區框架,並經常組織開展各類低碳循環活動。

  第七是運行管理綠色化。從指導思想、產業結構、績效考核、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實現綠色化運行管理。統一思想,從制度上保障綠色園區建設,環境保護、節能、技改等專項引導資金發揮積極作用。

  韓光鶴告訴記者,結合國內外綠色園區的優秀案例,可以簡單梳理出一個園區綠色昇級的思路,即以園區綠色化建設和改造為核心,綜合利用投資、項目、技術、標准、金融、稅收、信息公開等手段,充分發揮市場化手段和第三方機構的作用,將綠色化貫穿於園區規劃、空間布局、產業准入、基礎設施建設、資源能源利用、污染物控制、運行管理等環節,推動園區發展的綠色化、服務化和高端化,全面提昇園區的綠色化水平。

  化工園區的昇級策劃看產業園區的綠色化路徑

  根據推動園區綠色發展的要求,鄧軍從構建綠色產業鏈,清潔生產和綠色制造,基礎設施綠色轉型昇級和園區環境管理精細化智慧化四個方面,闡述了高新區對於興化、宏偉、林源等三個化工園區綠色昇級的大致謀劃。

  首先是區域層面的可持續循環,加強化工產品與東北地區其他產業的關聯度,盡量讓我們的化工原料和化工產品能在本地消納。

  其次是園區層面企業形成上下游小循環,比如正在謀劃的氯鹼產業鏈項目,就是用園區企業生產的工業廢鹽生產氯鹼,這既是一種減量減排,也是資源再利用,可創造很多價值。

  『用廢鹽生產氯鹼,然後用氯氣做PC(聚碳酸酯)、TDI(甲苯二異氰酸酯)、MDI(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實際上氯並未完全消化掉,而是以氯為介質,催生其它產品之後,又形成了氯化氫或氯化鈉,然後再做聚氯乙烯或氯化聚乙烯或氯化石蠟,又形成了廢鹽,然後再做氯鹼。如此周而往復。』鄧軍說。

  第三是企業層面的清潔化循環,即企業自己的三廢處理,包括廢熱利用,及廢水回收利用的中水站。未來很多成規模的綠色企業,都會這麼做。

  在基礎設施綠色轉型昇級方面,鄧軍提到了『能源島』的概念,即由園區做污水處理、熱能、電能、天然氣等基礎設施的統一規劃和建設,並集中管理。

  例如林源園區,通過園區統一建設的熱電站,為園區企業提供電能和蒸汽能,提高園區整體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企業能源消耗成本,實現安全、環保、效益三個方面的提昇。

  至於園區環境管理精細化智慧化,高新區去年獲批智慧化工園區試點園區,目前正在穩步推進建設。

  鄧軍又提到目前比較流行的一個詞『賦能』,即用信息化、智慧化技術手段,為園區的綠色昇級和環境管理精細化提供助力,提昇園區的環保和安全管理水平,從而提昇園區綠色競爭力。

  『通過智慧園區的搭建,可以早發現,早處置,從源頭上降低安全隱患,杜絕環境事故。』鄧軍說,而且其經濟效益是可以預期的,不但可促進資源共享和綜合利用,避免重復投資建設,還將帶動新技術綠色產業革命,創造良好企業投資環境。

  在社會效益方面,智慧園區可以集約成本,提昇園區管理服務水平,提昇園區管理效率,實現園區綠色發展,保障園區本質安全。

  『大慶各級產業園區都已經具備較好的產業基礎,基礎設施承載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只要勇於探索和創新,參考國內外成功經驗,結合自身實際,應該不難完成自己那份「綠色」考卷。』韓光鶴說。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