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3日訊 6月1日,2020年國家綠色制造體系認定的申報截止。大慶市共有3家企業申報,經過層層考核,最終,黑龍江伊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過第三方評價機構現場評價,參加由國家工信部組織實施的綠色制造評選。
《中國制造2025》全面部署實施綠色制造工程,明確提出要建設綠色工廠,按照『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淨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原則,建立了綠色工廠系統評價指標體系。自2016年工信部發布《關於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的通知》以來,已經組織申報了四批國家級綠色工廠,大慶市共有4家企業榮獲國家級『綠色工廠』稱號。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綠色工廠』做『綠色制造』,堅持走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之路,在大慶的工業發展上尤為明顯。
大慶四家企業躋身國家級『綠色工廠』
綠色發展,是國際大趨勢。
《中國制造2025》提出,全面推行綠色制造,構建綠色制造體系,並明確提出了『百、千、萬』的創建計劃,即到2020年,建成百家綠色示范園區、千家綠色示范工廠、萬種綠色產品,主要產業初步形成綠色供應鏈的綠色制造體系。
記者從大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節能與綜合利用科了解到,工信部作為綠色制造的主導部門,積極引領創新,已經組織申報了四批國家級『綠色工廠』。大慶有4家企業『榜上有名』,它們分別是林甸伊利乳業有限公司、大慶沃爾沃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杜爾伯特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黑龍江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
黑龍江是乳業巨頭伊利的奶源基地。從2000年起,伊利開始布局黑龍江,20年來陸續投資30億元,先後在杜爾伯特、林甸、齊齊哈爾等地建立了生產及養殖基地。如今的大慶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基地之一。
伊利在黑龍江的工廠均按照綠色化、智能化等中國乳業發展的最新要求進行運營和管理,並借助智能信息技術建立起產品全程質量可追溯體系。而全面實施TPM精益管理,則標志著伊利工廠進入智能制造國際最高水准的行列。
截至6月6日,大慶至澤布魯日中歐班列常態化開行已滿3年。3年來,2.7萬輛『大慶造』沃爾沃汽車,搭乘中歐班列從大慶出發,經滿洲裡口岸出境,直奔比利時,進入歐洲市場。
憑借在綠色生產和節能減排等方面的卓越表現,沃爾沃汽車大慶制造基地獲評工信部『國家級綠色工廠』。
其實,在大慶,實施綠色工廠建設,遠不止這4家上榜企業。
大慶油田深植『綠色基因』,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油田全面實施『綠色采油』,加強生態保護,建立了科學的環境管理體系和較完備的污染防治系統,大力推行清潔生產。
假山、涼亭、噴泉、游魚……如果告訴你這些美景坐落在管線林立、塔罐高聳的生產裝置中,你會不會很驚訝?大慶石化就將環境保護的觀念融於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完善環保設施,加大項目投入,全面推進低碳發展路線圖,構建起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
作為集煉油化工生產於一體的綜合型石油化工企業,大慶煉化在推進可持續發展進程中,把清潔擺在企業發展的重要位置,堅持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並重,實現『三廢』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建設清潔工廠。
未來幾年,大慶將持續發展綠色生態工業產業,這已經是既定的戰略方向。
以高新區、經開區為重點,輔以省級園區、縣區園區,推動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式改造,布局發展綠色制造、綠色加工、綠色服務項目和企業,切實降低單位產出物質消耗和廢料、廢水、廢渣的排放,著力構建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產業體系。
綠色工廠綠色制造是新時代的必選項和永久選項
在通過第三方評價機構現場評價後,黑龍江伊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哈萬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雖說還有國家審評這最後一關,但我們有信心,因為從企業規劃設計那天起,我們就是按照綠色工廠的標准嚴格要求的。』哈萬軍說。
哈萬軍說,伊品項目體量大,一期90萬噸玉米深加工項目於2017年9月奠基開工,2018年11月試車投產。在14個月時間內建成單體工程149個,佔地面積133萬平方米,相當於186個標准足球場,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巨無霸』項目。
可在偌大的生產車間裡,只有不到10名工人在機器中間從容地監控著機器。『我們的生產工序幾乎全部自動化,機器會按照既定指令完成所有工序,工人只需要時時關注,及時操作,保證機器正常運轉即可。』哈萬軍說。
為什麼要申報『國家綠色工廠』?
『因為創建綠色工廠是大勢所趨,是企業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哈萬軍表示。
大慶爭當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排頭兵,靠什麼?實現工業強市,靠什麼?『當然是靠接續產業,靠綠色發展。綠色工廠綠色制造是新時代的必選項和永久選項。』八一農墾大學經濟學教授孫玉忠給出了答案。
孫玉忠表示,中國經濟從無到有,工業發展經歷了學習前蘇聯、學習歐美等階段,最終走上了自己的工業強國之路。中國用四十年時間走完了世界工業文明二三百年的發展歷程,在這一過程中,人民富裕了,但是生態環境卻遭到了破壞。在這種壓力之下,綠色工廠誕生了。
『通俗講,綠色工廠是一個榮譽稱號,是對工業企業在節能環保、綠色發展等方面處於行業領先水平的一種嘉獎。它是由各級工信部門逐級評定上報,評定後還有資金獎勵或政策扶持,對企業發展有推動作用。標准講,綠色工廠是實現「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淨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廠。綠色工廠是制造業的生產單元,是綠色制造的實施主體,屬於綠色制造體系的核心支橕單元,側重於生產過程的綠色化。』孫玉忠說。
孫玉忠還表示,目前大慶市正在建設的項目,尤其是省百大項目,從謀劃到立項再到建設投產,基本都是按綠色工廠的要求做的,以後自然就是一個個有前景的綠色工廠。比如龍油石化年550萬噸重油催化熱裂解及年95萬噸聚烯烴項目就是國家工信部『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項目建成後,每年可向市場提供聚乙烯、聚丙烯、甲苯、混合二甲苯、C9+重石腦油、硫磺等石油化工產品350萬噸,為化工、輕工等行業的發展提供原材料資源。
『世界很多地區和企業,都在進行「工業城市」到「綠色工廠」的角色轉換。比如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推出了「綠色創想」戰略,他們將「綠色創想」簡化為想象力+環境科技。通過加大綠色研發投入、生產並銷售綠色產品來獲得利潤增長;德國埃森既是一座工業城市,也是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認定的世界遺產,還是文化勝地。正是通過「綠色工廠」建設,使城市成功轉型。』孫玉忠說。
大慶發展綠色工業優勢頗多
建『綠色工廠』做『綠色制造』,發展綠色工業,需要具備哪些基本條件?就此,記者采訪了大慶經濟學會副會長范海波。
范海波告訴記者,發展綠色工業是工業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綠色工業是以保護自然生態和人居環境為核心,以節約資源、清潔生產和廢棄物多層次循環利用等為特征,以現代科學技術為依托,運用生態規律、經濟規律和系統工程的方法經營和管理的一種綜合工業發展模式。大慶市正處於轉型發展期,建『綠色工廠』做『綠色制造』有利於促進傳統工業向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工業轉變,有利於從根本上減少工業發展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
在他看來,發展綠色生態工業,需要具備三個條件,那就是制度嚴格規范、政策引領和工業基礎。從這些方面看,大慶優勢頗多。
在制度上,從1981年開始,大慶先後頒布了《大慶市環境保護工作試行條例》《關於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實施意見》《大慶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大慶市加強水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大慶市土壤污染防治實施方案》……
通過一系列措施,從制度上嚴格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
推進污染治理和減排工程建設,確保廢水、廢氣全部穩定達標排放;突出危險廢物管理,對危險廢物采取防滲措施並分類存儲,做到按國家法規要求合規處置;強化敏感區域環境管理,做到綠色環保施工……作為全國最大的石油生產基地,大慶油田始終把『環保優先』擺在開發建設的重要戰略位置,將綠色環保融入油氣勘探開發整個生命周期,全力保護區域生態環境,在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中堅決杜絕污染環境及生態破壞事件發生。

杜爾伯特伊利乳業依托智慧生產線打造高端乳品。

黑龍江伊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庫房裡成批的貨物整裝待發。
政策引領上,大慶把綠色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納入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從招商引資到發展項目,對不符合綠色、環保准入要求的,無論投資多大一律不批不建。近兩年來,市級共審批建設項目環評821個,對15個建設項目的違法行為實施了行政處罰……
在工業基礎上,經過多年發展,大慶市工業基礎條件明顯改善,已初步構建形成多點支橕、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的新格局。再次走在創業之路上的大慶,確定了以石油為基礎、石化為主導,現代農業、汽車、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技術含量較高、資源消耗低及環境污染相對較少的產業作為接續產業同步推進的發展方向,堅定走生產發展、資源節約、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大慶正在實現從能源主導的單一型經濟向多元綜合型經濟、從傳統礦區型城市向現代都市型城市的跨越。
讓企業積極加入『綠色制造』
建『綠色工廠』做『綠色制造』是實現工業高質量發展和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現實要求,隨著大慶市轉方式調結構步伐的加快,綠色制造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日漸凸顯。推動綠色制造,有利於優化經濟結構,改變傳統制造業生產模式,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效途徑,是工業強市的必然選擇,是打贏爭當排頭兵建設新大慶『新會戰』的重要砝碼。
近年來,為鼓勵大慶制造業『綠色昇級』,讓綠色工業綠色制造與工業強市和諧共生,進一步提昇工業強市的層次和能級,大慶從國家、省爭取到各類獎勵資金近1.1億元。
龍油石化渣油MCT高效轉化項目是2018年度大慶市唯一一家入選國家綠色制造系統項目名單的企業,獲得獎勵資金2000萬元,這也是大慶市企業獲得的單筆最大的資金支持。
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是實施中國制造2025計劃,促進制造業綠色發展,實現轉型昇級的一項重要舉措,由工信部、財政部於2016年11月開始組織實施。
自國家開展綠色制造系統項目申報以來,大慶市企業積極參與。
2017年,國家開展了第一批項目申報工作,大慶市林甸伊利綠色智能制造項目順利通過評審並獲得獎勵資金1580萬元,是當年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項目。2018年,在第二批項目申報工作中,我省共有2個項目通過評審,大慶市龍油石化項目榜上有名。
在制造業智能化推進過程中,大慶市積極圍繞中國制造2025,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融合,著力發展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和遠程運維服務等智能制造新模式,積極推廣數字化技術、系統集成技術、關鍵技術裝備、智能制造成套裝備。沃爾沃、杜爾伯特牧泉、林甸伊利、大慶延鋒等4戶企業就因數字化(智能)示范車間獲得了獎勵資金800萬元。
大慶市積極落實車間申報要求,嚴格執行《黑龍江省制造業企業數字化(智能)車間獎勵政策實施細則》,杜爾伯特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杜爾伯特伊利生產車間、黑龍江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奶粉生產車間、大慶沃爾沃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涂裝車間、大慶市延鋒安道拓汽車零部件系統有限公司泡沫車間、林甸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液態奶生產車間、杜爾伯特牧泉元興飼料有限責任公司飼料生產車間共6間車間成功被省裡認定為數字化(智能)示范車間,共獲得1200萬元的資金獎勵。
企業的技術改造是激發企業內在發展動力的強力引擎,依據《黑龍江省支持企業技術改造政策實施細則》,大慶市為佳昌晶能、延鋒安道拓、惠豐乳品等6戶企業爭取技改資金718萬元,持續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企業是綠色制造的載體,是最終落實責任的主體。正因為大慶市工業系統突出傳統產業轉型昇級、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堅持走高效率、低消耗、低排放、可循環的綠色發展之路,全市工業纔實現了高質量發展。